從農曆年開始有幾個連續假期,又逢流感肆虐,大醫院急診大爆滿,導致病人苦等、醫護累翻,政府與醫界因此不斷呼籲民眾,小病不要一窩蜂往大醫院跑,應該落實分級醫療與轉診。
但前陣子台中神岡發生男嬰送往急救,到醫院門口才知急診室非全天服務,再轉往他院後往生憾事,大家才驚覺到,原來許多醫院沒有急診室,就算有急診室,服務時間也大不同,分秒必爭搶救生命的急診室,救人與否是要看時間,民眾看急診只得碰運氣、挑時間。
建構讓百姓病情危急時可獲得醫療的體系,是政府、健保與醫界最基本的責任,就算考量收益而允許醫院可不設急診,至少應該做到易查詢的正確資訊,避免病人混淆而跑錯醫院。
例如,各地急診責任醫院的資訊,都應該在健保局或衛生署的官方網站能輕易查詢,並掌握各醫院的「急門診」服務時間或收治專長;但目前官網上許多醫院的資料,不是闕如就是徒具形式,甚至讓人懷疑,會不會許多基層院所與119,也不清楚夜間或假日急診要往那裡送?
如果這項基本功都做不好,許多小型醫院淪為大型診所,或有夜間住院卻不設急診,只挑好賺的業務就可名正言順捨棄守護在地急診責任,民眾最後求自保,只能往早已塞爆的大醫院跑時,醫界與政府千萬別責怪病人愛看大醫院、浪費資源。
朱宗友(桃縣龜山/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