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大牙醫系舉行個人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以往入學不見得要學測滿分,但今年十四名一般生全是滿級分,競爭三個名額,主因是牙醫系修業比醫學系少一年,而且未來工作較外科、婦產科風險低,而且不用輪急診、夜班,有固定休假日,生活品質較好。
我看到新聞想到,醫學教育發展趨勢會影響日後的醫療品質,及高等教育已出現「職業走向」趨勢。
台大牙醫系入學甄試競爭激烈,往好處看是未來牙醫是集天下英才,但牙醫系學生畢業兩年後可獨立開業,除了一般健保的牙科治療外,還能進行「植牙」、「牙齒美容」等自費醫療項目,利潤誘人,此外,如眼科、皮膚科等「五官科」也因同樣情況,而成為熱門科系,「錢多事少」已是選系的誘因。
曾有立委指出,「少子化」或健保給付太少,會引起嚴重的外科、婦產科醫師荒,而目前學生選科以「利潤導向」,放棄醫者仁心的濟世責任,未來的確會出現嚴重醫師荒,民眾若需就診內外科或婦產科,不是要大排長龍,就是要到大醫院,甚至會遇到垂垂老矣的醫生動刀,甚至必須到外國就診。
雖然以就業為導向的選系風潮會「風水輪流轉」,當牙醫過於太多後,選系的一窩蜂勢必轉往他系,但《遠見》雜誌曾調查指出,約有四成二的大學生畢業生有志從事公職,目地在捧鐵飯碗,可見「錢多事少風險低」已是年輕人選擇職業的指標,加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難找,找有保障的工作也是趨勢,優秀年輕人不願貢獻才能,又缺乏遠大志向,會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影響國家發展。
回頭看牙醫熱,相關單位須及早因應未來醫療人力分配不均的問題,調整健保給付項目與內容,以分散醫療資源風險。
吳庸(嘉義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