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畢業季將至,因曾有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大跳天鵝湖,有師長變裝搞怪,甚至淪為選舉民代跑攤場合,引發質疑。教育部首次訂定「畢業典禮規劃及實施參考原則」,日前發函各級學校,提醒畢業典禮要回歸教育本質,不要玩過頭,避免「奢華媚俗」,更不能成為民代拉票的場合。
教育部的作法各界見仁見智,畢業典禮應以何種形式舉辦?隨著社會環境改變,規範與價值觀也隨之改變,以往嚴肅的畢業典禮變得熱鬧許多,內容為何亦受畢業生矚目;據筆者觀察,畢業典禮的形式與內容,跟當時流行事物有很大關係,也就是可能流於俗套,甚至綜藝化,雖可拉近與學生距離,但亦招來批評。
其次,學生是受教主體,就各級學校而言,學習與事務應由所有學生參與,因此,學生的創意與想法如能融入學校活動中,一定可增加學生的參與和認同。
再者,要以何種形式呈現,涉及對畢業典禮的認知與習慣,如果過於流俗、媚俗會失去意義,太過於莊重、嚴肅,亦可能讓學生覺得無聊、乏味,因此,過與不及都不好。
筆者建議,畢業典禮除了熱鬧,也應該莊重,這樣對畢業生、師長與在校同學,甚至家長都是尊重,因此,只要不要違背教育本質與目的,可由學生規畫、設計溫馨又符合大家期待的畢業典禮,讓參加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讓學生認同與增加參與感。
陳志彬(台北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