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們來看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 ──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蘇蘭 |2011.04.09
1625觀看次
字級

文/蘇蘭 圖/目宿媒體

夢的彼端悠悠溯向前生

而此刻正滔滔奔往來世

其間不滅是我們的故事

每個佇足都能聽見看見

紀錄片用影片記載的,

是生命進行中的故事!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五位導演用影像記錄六位文學大師:

楊力州│林海音《兩地》

林靖傑│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

陳懷恩│余光中《逍遙遊》

陳傳興│鄭愁予《如霧起時》

周夢蝶《化城再來人》

溫知儀│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林海音│《兩地》

林海音,六位大師中唯一的女性。一九六○年《城南舊事》出版,寫北京城南的童年,奠定了她在文學界的傳世地位。一九六一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創辦《純文學雜誌》,提倡不含政治及商業目的的創作文學。

●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

王文興和台灣大學外文系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於一九六○年創辦《現代文學》。代表作《家變》一九七三年出版,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異端」。前後歷時二十五年完成的《背海的人》,將現代主義美學推到極端。

●余光中│《逍遙遊》

余光中,其詩注重音樂性,散文則幽默博學,六十年代以後,台灣多場文學文化論爭的參與者。一九六四年在台北完成的作品為其紀錄片的片名,因《逍遙遊》而能「蟬蛻蝶化,遺忘不愉快的自己。」

●鄭愁予│《如霧起時》

我從海上來,帶回航海的二十二顆星。

你問我航海的事兒,我仰天笑了…

…如霧起時,……

││節錄《如霧起時》

二十二顆星的意思是在一九五四年,詩人正好二十二歲,二十二顆星實際就是詩人自己。以海為喻寫愛情,瑰麗的海景妙喻情人的綺思,令人驚豔!

鄭愁予成名甚早,〈錯誤〉、〈賦別〉等作數十年來傳誦不衰。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且聽那宇宙的遊子,在夢土上為你朗讀。

●周夢蝶│《化城再來人》

周夢蝶,一九五九年起在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屋前書攤維生,成為六、七十年代台北重要的文化街景。《化城再來人》借用佛經典故,以周夢蝶的一天隱喻其一生中的風景,病痛帶來的改變與啟發,最後具現為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悟與情。

●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楊牧本名王靖獻,台灣花蓮縣人,是六位大師中青壯之人。不管是〈林沖夜奔〉或是〈延陵季子掛劍〉都是年年被搬上朗誦舞台的熱門之作!

六位創作者在創作歷程中,多是無可取代的自我,楊牧的〈孤獨〉:

「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 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裡……低頭沉思,讓風雨隨意鞭打他委棄的暴猛 他風化的愛……」

比起周夢蝶《孤獨國》之〈讓〉中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

哪個孤獨更孤獨呢?和孤獨同樣不朽的是什麼?是詩。

六位文學大師的創作靈魂,五位電影導演的生命追尋,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壇重量級的文學紀錄、影壇最深刻的文學電影,讓我們聽見春天、看見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