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表示,政府的技職教育政策方向錯誤,無法和大學區隔,技術不夠專精,搞得技職學校像工學院,但做學問、寫研究論文又比不上工學院,失去特色。
因此李家同批評,政府政策明顯在削弱技職體系特色。
教育部技職司對此表示,相對於大陸、越南、泰國等國的技職教育最高只到專科,我國向上發展到科技大學,讓高級技術人力取得學士,甚至碩士學位,培養出結合理論與實務的人才,是台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到底政府是在削弱技職體系,還是建立了特色?以高職來說,學校數量遠不如高中,很明顯是不重視技職體系教育,當然,這不能全怪教育部,是社會觀念使然,家長、孩子都希望上大學。
也因此,考不上高中而讀高職的學生,最終還是以上科技大學為目標,教育部「俯順民意」發展科技大學,難怪無法和大學區隔。
而且,所謂兼顧理論與實務,若非過度理想化,就是睜眼說瞎話。
以旅館管理、烹飪、園藝等科系來說,大部分學生尋求的是學習技術,以利就業,需要什麼理論?
類似的科系只需要高職程度即足夠,也就是要培養初級技術人力,但教育部說科大讓他們「成為中高級技術人力,讓許多技職學生更有信心」,恐怕不符實情。
科大畢業生做的仍是高職生工作,領的是初級人力薪水,真能更有信心
?還是期望愈高、失望愈大?
日前許多大學設英語畢業門檻,不少科大學生連英檢初級(國中畢業生程度)都無法通過,卻自以為是大學生,真的訓練出「中高級技術人力」嗎?
教育部還強調,「過去讀技職的學生只能做黑手,現在……」,其實這正是削弱技職體系,試問誰會來做黑手?
教育體系造成就業市場斷層,公司找不到黑手,中高級技術人力又不「降格」當黑手,高不成低不就,這樣的教育政策合理嗎?
劉秀青(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