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台北榮總發表「脊髓損傷神經再生技術」人體試驗成果,主導計畫的神經醫學中心教授鄭宏志表示,通過衛生署結案證明此新技術具有效與安全性,未來可望成為常規手術,目前正跟健保局協商,盼健保能給付,造福患者。
鄭宏志分析,參與試驗的一百三十三例中,平均受傷時間為兩年三個月,包括因頸椎導致全身癱瘓、胸腰椎導致下半身癱瘓、臂神經叢引起左右手臂功能喪失等部位的修復,由於是國人自行研發的技術,因此從臨床前期、臨床一期與二期人體試驗,都在台灣執行完成。
這項神經再生新技術是「套裝」療程:先以神經修復手術,把受損部位的硬膜打開,進行疤痕修整與脊髓神經修補;再施以雞尾酒療法,注入含有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的配方;最後則是長期持續進行積極性復健。
受試患者的神經功能、感受功能與運動功能都有進步,以頸椎、胸腰椎受傷的患者為例,評估術後兩年的運動功能提升百分之五十,但鄭宏志強調,術後的恢復程度受限於患者的年齡、受傷程度、復健配合度等因素;此外,若受傷的神經距離太長、受傷時間太久等,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新醫療技術與藥品不同,經過兩期的臨床試驗即完成,鄭宏志表示,未來可望成為常規手術,目前經評估適合使用的患者,由於臨床試驗已經結束,須透過專案申請,在健保尚未正式給付前,患者仍需負擔一些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