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像認識一個人一樣,有時需要許多因緣際會,否則,不免失之交臂,或者,一生都無由見到。
要做一個晚明日用類書的研究計畫,朋友寄來一篇日本學者三浦國雄的論文,論文中提到成簣堂文庫藏有《新編京本臝虫錄》。心裡就一直惦記著這事,無論如何一定要排除萬難去讀不可。晚明日用類書上不斷出現〈臝蟲錄序〉:蠃蟲者,四方化外之夷是也。何則以人為蠃蟲之長?書曰,生居中國,故得天地之正氣者為人;生居化外,不得天地之正氣者為禽為獸,故曰蠃蟲。
這樣的話簡單說,就是:中國人是人,外邦諸國都是臝蟲,裸蟲;不是毛蟲、鱗蟲,也不是羽蟲或介蟲,是沒穿衣服的蟲,臝蟲。《臝蟲錄》是中國人的異域觀。
《臝蟲錄》記海外蠻夷諸國,並繪刻圖像,是考察明代海外諸國地理人物、風俗民情的重要資料。揣測著,一定要看看那本叫《臝蟲錄》的書。
在台北的學術會議上見到東京大學的大木康教授,問起這本書。說成簣堂文庫在御茶水圖書館,是一家私人圖書館,去看書要先申請。就這樣說定,夏天去看書。
在東京大學頗有歷史的赤門口與大木康教授見面,出發去本鄉三丁目地鐵站,準備搭車到御茶水。
本鄉三丁目←,那是自己對東京最熟悉的一個地點。每次搭地鐵在這個站下車,無非為了去東京大學,去東大幾次後,對本鄉三丁目←有些感情出來,當然感情來自於熟悉之故。因為向任教的大學申請一筆經費到東京圖書館看資料,停留東京十天,每天進出本鄉三丁目←,熟悉感就更深了。
首先,車站內的地鐵彩色地圖讓人過目不忘,是A3大小,清楚醒目,與一般地鐵站的A4形式不同。對同行的眼睛老花常常將地圖拿反的朋友開玩笑,一定東京大學的老教授太多,A4的地圖太小不濟事,有人建議,地鐵站才有異於他站的地圖出現。其次,本鄉三丁目一出來就有一間摩斯漢堡店,對喜歡海洋珍珠堡的自己來說,下車時偶爾可以吃個米漢堡,其中有新鮮的蝦、干貝,在被烤過的壽司米中透出香味,比任何的日本料理都吸引人。
曾經與朋友在東洋文化研究所看了資料,馬上到摩斯點了海洋珍珠堡,頓時真有日本人說的幸福感覺。
走在微雨的本鄉三丁目巷弄中,經過←口一葉在明治九年四月、五月住過的櫻木之宿,櫻花開過、凋落,一葉在二十幾歲的青春中夭亡。詩人喜在燦爛時與人世道別,那樣短暫的美麗,成為小小的巷弄中一抹不朽的鈐記。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