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入鏡來。
從京都搭地鐵抵達奈良已經是下午,先去拜訪作家志賀直哉舊居,志賀直哉自己設計的房子北面是奈良公園,東邊
就是春日大社,我們順著原生林鬱鬱蒼蒼的小徑散步,這條小徑也是志賀直哉的最愛。
散步到終點就可以看見春日大社的鳥居,以及兩百座石燈籠並列在參道上,這也是春日大社最著名的景點。因為還停留在志賀直哉樸實無華的居家氛圍中,鮮艷華麗的春日大社好像突然從森林中跳出來!
一般的石燈籠只是用來襯托庭園景色,頂多一兩座點綴點綴,春日大社竟一口氣出現兩百座,由此可見,春日大社被封為日本平安朝到南北朝的工藝寶庫,名符其實。
石燈籠原本是放在寺院御堂正前方,為了在佛前獻光明,後來連神社也可以設立,最後才進入一般庭園。繞了一圈,才知道原來石燈籠最後才走入尋常百姓家,這個改變起因於桃山時代茶道盛行,諸侯貴族熱中建立茶室及茶庭(露地),為了晚上也能舉辦茶會,才引進石燈籠照亮庭園。到了江戶時代後期,石燈籠早已超越實用價值,變成庭園中不可或缺的添景物(裝飾品)。
石燈籠的基本結構由下往上包括基壇(基礎)、中台(銜接)、火袋(點燈)、笠(屋頂)、寶珠(裝飾)。如果對石燈籠很有興趣,一定要走一趟奈良的春日大社,不管什麼「春日型」、「柚木型」、「西屋型」,這裡通通都有,細細研究,一整天也看不完。
我一直很喜歡石燈籠,遇見了就順手拍,石燈籠雖小,不論庭園大小,配置得宜就能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而且很快就能區分這個庭園的風格與品味。
沉默不語的石燈籠,才是庭園最佳代言人。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