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人力荒 立委批給付性別歧視

張雅雯 |2011.04.01
2060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婦產科醫師鬧人力荒,多位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立委昨指出,少子化並不是絕對因素,婦女疾病的健保給付點值長期受歧視,加上未建立生產無過失賠償制,自然沒有新血願意走婦產科,使得婦產科醫師嚴重老化。

立委黃淑英表示,照顧女性健康的婦產科醫師,十年來負成長,給付標準不公平是主因,比如割盲腸給付竟等同生小孩;她更痛批健保給付有性別歧視,女性的婦科超音波、卵巢切片術、陰道切除術,健保給付全部低於男性外生殖器超音波、睪丸切片、陰莖切除術,使婦產科更邊緣化。

「人口政策喊真的還是假的?」立委侯彩鳳質疑,政府鼓勵婦女生育、卻可能逐漸找不到婦產科醫師。她表示醫師平均年齡四十四歲,婦產科平均年齡卻拉高到五十二歲,不趕快栽培年輕後進,光靠老醫師支撐,婦產科的醫療品質恐逐漸下降。

代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與會的馬偕醫院副院長蘇聰賢表示,婦產科不利的執業環境,缺乏吸引新血的誘因,因應人力荒必須從學校教育著手,建議明年度起,在各醫學院設立一定比例的公費名額,專案培育婦產科醫師。

立委劉建國、鄭汝芬也指出,婦產科容易產生糾紛,屬於弱勢的執業環境,應及早建立生產無過失賠償制度。

衛生署長邱文達回應,健保支付標準過去是依據手術難易度來決定,未來會更有性別觀點來調整。同時,基於婦產科面臨生育風險,衛生署已規畫年底前完成「生育風險補償試辦計畫」,最快透過明年度預算執行。

至於是否要培育專門的婦產科公費生,他認為這個作法並不容易。在立委要求下,他允諾兩個月內提出規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