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是一種普世價值。世界各國均將品德列為規範人類行為最好的準則,其效用甚至超乎於法律之上,不只是維繫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參準,更是確保社會安寧祥和的圭臬,品德教育於是成為教育重要的一環。
品德教育居於五育之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有些國家直接明訂於課程中,例如美國、日本和韓國均開設品德教育的相關課程,有些國家是結合宗教課程實施品德教育,如比利時、奧地利、德國和泰國等,有些則是將品德教育融入相關課程中,如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而我國除了領域統整的品德課程之外,更明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強調政府推動品德教育的決心。
品德包括了尊重、關懷、誠實和負責等美德和情操,它可以是來自於人類理性的自覺,也可以本諸於社會所形成的規範,有人依據行為結果作為道德的標準,有人則持尊重自主之態度,作為道德判斷的依據。當然學界,對於目的論和義務論雖各有立論,但本質上,尊重、關懷、誠實和負責的核心價值並不會改變。
品德教育是一個敦品勵學的歷程,既非學校的一項教案,亦不為一套標準化的課程,誠如Dr. Marvin Berkowitz所說:品德確實是一項文化和學校生活的轉換(transformation of the culture and life of the school),人類所有的德行均植基於與社會互動之關係,因此品德教育的落實,自然離不開社區和社會,最好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多管齊下,更能教育孩子成為世界的好公民。
正當國際間倡導品德核心能力之際,向以誠正修齊作為大學之道的台灣更責無旁貸,追求品德教育的普世價值,就讓品德教育成為我們的驕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