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Emergency Room 醫師提早退場 急診室亮紅燈

張雅雯 |2011.03.28
2556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專題報導

許多民眾對醫學中心的急診,印象就是「永遠這麼壅塞」,由於急診任何時刻都不能拒絕患者就醫,急診醫學界指出,滿載的狀態是醫療的大危機,嚴重影響急救品質。此外近年來急診人力也因惡性循環不斷流失,更需嚴肅因應。本專題實際走訪急診醫師,深入分析急診滿載的原因,關注這個攸關你我的議題。

醫界面臨專科醫師嚴重不均的問題,除了內、外、婦、兒科「四大皆空」,對新人缺乏吸引力,急診專科醫師近年則出現「提早退場」的離職潮,尤其多為年資五年內的新銳急診主治醫師,在經驗成熟、體力最好的階段,卻離開急診自行開業,醫界擔憂急診人力若持續流失,將使得急診建構的社會安全網出現破洞。

急診特性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尤其今年春節流感疫情嚴重,平時就超載的醫學中心急診,被就診民眾嚴重擠爆,不少急診醫師表示,這種累到癱的感覺,彷彿回到SARS期間,不少醫護擔憂未來情況會愈形嚴重。離職潮悄然再現,讓原本就吃緊的急診人力雪上加霜。

壓力大 壽命縮短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表示,急診工作壓力特別大,對體能、精神都極度消耗,醫護本來就很難終其一生待在這個領域,但過去至少會做十年才轉行,現在則是太早就退場,許多急診主治醫師做不滿五年,急診護士執業壽命更只有二至三年。

其實急診近年來招兵狀況並不差,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林宏榮表示,急診立即救命的特性、加上待遇較高,對新人還是有吸引力,但急診環境日漸惡劣是不爭事實,由於轉診、檢傷等分流措施始終難落實,民眾多向大醫院的急診集中。

以醫學中心的急診醫師為例,平均每個月排班都從十五班起跳,也就是至少值班一百八十小時,這樣的負荷讓不少急診醫師寧可轉向開業,除了開一般科,愈來愈多人選擇走醫學美容的路線。

台東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仲毅感嘆,借調四年以來,急診徵人從來沒有成功過,只好自願留下來支援,而且東部因為醫療資源較缺乏,他觀察到隨著鄰近醫院漸漸把急診關閉、基層診所也減少,因此台東馬偕雖然不是醫學中心,這兩年急診也開始滿載,的確考驗有限的急診人力。

待遇差 出走開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急診平均看一名患者約二十五分鐘,嚴重者甚至需要處理一小時,還得忍受輕症患者不滿等待的抱怨;此外急診不像門診可限量,二十四小時都要持續提供服務,但健保給付只有多兩成,對急診醫師來說根本不符成本,這也是留不住人的原因。

據陳維恭觀察,急診醫師離開多半有骨牌效應,也就是離職往往不只一個人,這麼一來更苦了留下來的人,他表示急診不像其他科,患者會跟著醫師走,即使人力只剩下原來的一半,還是要面對下一秒可能如海嘯般湧進的大批患者。

蔡維謀強調,當初為了提升急診品質而成立急診專科,破除民眾認為急診室只看到住院醫師的迷思,然而急診專科醫師的人力原本就略顯不足,若培養的生力軍不斷流失,急診的確有可能回到由住院醫師挑大梁的年代,甚至發生找不到醫師的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