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至六清晨五時三十分,天還未亮,張懿芝就身背太極劍,手拿功夫扇,到秀朗國小川堂,專注地投入一連串的傳統劍、太極十三式、二十四式、六十四式以及四十二式的演練。「打完太極拳,才是一整天活動的開始。」打太極拳已成為她退休後每天奉行的生活模式。和拳友交流拳藝的過程中,更交流了感情,他們皆視「永和太極拳秀朗教練場」為第二個家。
其實早在張懿芝退休前,每天清晨就到國小操場散步、跳元極舞,她說,當漫步經過太極拳團體時,都會忍不住被他們整齊畫一,又充分展現柔與和、力與美的身形,所深深吸引和感動。
「悠閒自在輕鬆過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退休後的張懿芝所嚮往的,但她看到許多親朋好友,年紀輕輕卻因為病痛而苦惱,才深深體會出「唯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實現所有夢想」因此,她在二○○六年,正式加入「永和太極拳秀朗教練場」。
張懿芝認同教練林虹華所言:常打太極拳的老年人,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致造成太大傷害。總教練顏愛梅更分享道:「打太極拳改變了我的個性,讓我學習到佛家所說的放下,從此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減少夫妻間的紛爭,是項促進家庭和樂的運動。」
張懿芝受兩位教練影響,認為打太極拳是項非常好的養生運動。因此,不但熱中打拳,對養生運動的推展更不遺餘力。練拳四年多來,張懿芝除身體較以往柔軟,精神好、氣色佳,整個人更是充滿快樂與活力,「早先認為打太極拳是老人家的運動,現在則從中得到樂趣與健康。」
家人非常認同她現在的生活模式,還說「自從她學佛後,脾氣變好,與家人相處也極為融洽;打太極拳後,整個人更是朝氣蓬勃、容光煥發。」好友陳順容讚歎地說:「能於每天清晨,持續不間斷地從事太極拳運動,這種毅力和精神很值得學習。」
二○○八年,張懿芝經教練團一致推薦,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教練班研習及精進班的進修訓練,順利通過考試,取得教練資格,成為教練場的教練之一,「我非常願意將所學到的東西和大家分享,讓大家都能跟我一樣幸福健康。」張懿芝盼望藉太極導引大眾放鬆身心、調心養性、舒活筋骨,進而培養全民健康的體魄。退休後的張懿芝比退休前更忙,但是忙得營養、忙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