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北市永和區的秀朗國小四年級教室,台上的退休老師張懿芝,正利用晨間寶貴時光,跟孩子分享勵志格言,或是新聞上的小故事,無非是希望孩子們在吸收課本知識之餘,亦能養成良好品格及學會判斷思考的能力。就是這樣的奉獻和付出,讓張懿芝在去年榮獲教育部所頒發之第五屆教育奉獻獎,且在教師節接受總統馬英九的頒獎和表揚。
組老師義工隊
陪伴孩子成長
長期為教育奉獻的佛光山永和學舍「生命教育」義工張懿芝,二○○四年於小學任教三十年期滿退休後,秉持「退而不休」的精神,繼續從事各項志願教學服務工作。二○○六
年接任秀朗國小晨間教學義工老師群的班長職務,負責行政聯絡的重責大任,四年多來一直是老師、學校和道場間的溝通橋梁。
張懿芝說,任教時在偶然因緣下,接觸到永和學舍的「生命教育」課程,當下即認同此以「生命」為核心價值的生活實踐課程,不僅參加義工老師的培訓,更在退休後馬上投入義工老師行列。她邀請一批退休老師組成義工群,為中、永和地區莘莘學子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和家長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陪伴低成就或人際關係欠佳的孩子走過徬徨與低潮。
輔導問題學生
教授生命教育
每周二的晨間時間,是秀朗國小四年級小朋友的「生命教育」課程,張懿芝藉由《佛光菜根譚》的勵志格言、發人深省的哲言;《人間福報》的國際時事分析、寓言哲理故事以及生活體驗等,提升小朋友的品德教育,強化他們的組織、判斷和分析能力,並拓展其國際視野,讓孩子從小懂得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孝順父母、珍惜生命,同時也能與社會及世界潮流接軌。
張懿芝很珍惜一周一次的晨光授課,除結合過去豐富的教學經驗,透過故事、新聞事件等探討,讓小朋友了解:身為地球的一分子,要與其他人成為生命共同體,盡力維護地球上每個生命的成長茁壯,鼓勵孩子共同為環保護生盡心力。同時也教導孩子要孝順父母,懂得尊重師長,同學間學習友愛包容,成就「身做好事、口說好話、意存好心」的三好有品人生。
張懿芝同時也自願擔任個案輔導義工,輔導行為偏差及課業落後的學生。「設身處地,站在小朋友的立場,為對方著想。」張懿芝會先花時間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在校交友情形以及班級人際關係,進而用同儕的身段跟小朋友相處及溝通,得到小朋友的信任而將內心祕密與她分享。她很重視每次短短四十分鐘的輔導課,常運用報紙上跟小朋友狀況相似的報導,讓他們藉由「陳述事件」抒發情緒,降低衝擊力。
樂當學生貴人
家人全力支持
「努力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是張懿芝堅持的理念,在孩子心靈地圖中擔任導引、授業解惑的路標,協助其在探索生命過程中,尋找方向。同時也幫孩子開立「幸福存摺」戶頭,時時刻刻在孩子存摺中存入知識與技能的款項,更重要的是,存入好觀念、好想法、和滿滿的愛。
每個觀念、想法皆可兌換一分幸福,張懿芝就是「幸福存摺」的推手,鋪設孩子成長和幸福的軌道。
去年永和學舍舉辦三好兒童夏令營活動,張懿芝首次請女兒幫忙打電腦及製作教學簡報,此過程讓女兒了解媽媽的辛勞及偉大之處,此後女兒便成了她的得力助手。張懿芝說,家人的支持是她從事公益活動最大的靠山。張懿芝退而不休的活力與熱情,點亮了孩子心燈,也感動了周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