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中國人】任俠尚義 好帶意氣

易中天 |2011.03.23
1379觀看次
字級

任俠,又叫「尚義任俠」、「為氣任俠」、「使氣任俠」,也就是「好帶意氣,以俠義自任」的意思。據《史記‧太史公自序》及《遊俠列傳》所云,我們可以總結出任俠的三大特徵,即:重然諾、講義氣、輕生死。

重然諾,是俠的第一個特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所有的俠們差不多都是這樣:只要答應了別人,便一定堅守「然諾」,不計利害,不避風險,千方百計地去實現這一諾言。至於這一諾言是在什麼情況下立的,其內容本身是否合理,有沒有能力和可能去實現,在實現諾言的過程中產生什麼問題,其結果是否果真正義,都不在考慮之列。

比如《水滸》中的宋江,只因當年在清風寨時曾對矮腳虎王英許下諾言,「日後別娶一個好的,教賢弟滿意」,打下祝家庄後,便硬把扈三娘許配給他。那王英身材矮小,相貌醜陋,武藝平常,哪裡配得上出身大戶年輕貌美,且武藝高強的「一丈青」?連宋江自己也覺得不甚「匹配」,只好對扈三娘實話實說:「我這兄弟王英雖有武藝,不及賢妹,是我當初曾許下他一頭親事,一向未成得」云云。

扈三娘心裡當然不願意,但迫於宋江「義氣深重,推卻不得,兩口兒只得拜謝了」。這除了再次說明中國的傳統婚姻是「無愛之婚」外,也說明「重然諾,講義氣」,在江湖中人看來是何等地高於一切。

講義氣,是俠的第二特徵。義氣其實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有時講的是「正義」,有時又是「情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講的往往是「正義」;「君母即吾母,君仇即吾仇」,講的往往是「情義」。正義具有普遍性,也具有抽象性,並不限於某一特定對象,所以俠們往往會為素不相識的人挺身而出,因「看不慣」而「管閒事」,甚至不惜得罪江湖同道,把自己也變成追殺的對象。

情義具有個別性、具體性,是針對具體特殊對象而言的,所以俠們有時又會因「哥們義氣」而不顧大義王法。儘管俠們天真地堅信,他們所守的具體「情義」和社會普遍公認的「正義」,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但可惜事實上並非如此。

比如宋江和官府作對(搭救晁蓋或造反上山)時,正義與情義是一致的;後來他一門心思要投降,正義與情義就矛盾衝突了。這時,是「跟著正義走」,還是「跟著情義走」,對於眾好漢就成了一個問題。其結果,當然是情義壓倒了正義,一夥人都跟著宋江投降去了。甚至,最具俠肝義膽,也最不願意投降的幾個弟兄,如李逵、吳用等,還為此斷送了性命。

輕生死,是俠的第三個特徵。俠們都是不怎麼怕死的。他們把「然諾」、「義氣」看得很重,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輕。一旦生與義發生衝突,便毫不猶豫地「捨生取義」。如前述韓厥,是為「正義」而死;北郭子,是為「恩義」而死;公孫杵臼,是為「情義」而死;而春秋時晉國的力士鉏麑,則是因兩「義」之難而死。

鉏麑是晉靈公派去謀殺趙盾的刺客。這個晉靈公是歷史上有名的無道昏君,而趙盾卻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國家重臣。這下鉏麑為難了。殺這樣的人,是不「忠」;受命而不克,是不「信」。兩條罪名有一條,就該死。當然,回去把晉靈公殺了,也是不行的,那是「弒」。於是鉏麑只好一頭撞在趙盾家的槐樹上,把自己殺了。這件事《左傳》和《國語》都有記載,而「鉏麑觸槐」也成為「俠肝義膽」的同義語。

俠們殺起自己來既然毫不猶豫,殺起別人來也往往滿不在乎。比如梁山好漢為救宋江而劫法場,便是「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李逵更是「搶兩把板斧,一味地砍將來」,這幾乎是殺人狂了。俠們往往武藝高強,又不怕死,又愛意氣用事,又不把國律王法放在眼裡,甚至故意和官府作對,所以韓非子稱「俠以武犯禁」,把他們列為禍害國家的五種人物之一,稱為「五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