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比利時研究人員在「職業環境醫學期刊」發表一篇論文,他們發現,歐洲各國室內游泳池的數目,與該國孩童氣喘盛行率有極大相關。
這項大型跨國研究,主要針對十八萬名十至十四歲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與該國國內每十萬人口擁有的室內游泳池數目所做的相關性研究。科學家發現,每十萬人口的室內游泳池數目若增加一的話,則相關過敏疾病將會增加二至三個百分點。
筆者在數年前即已觀察到此現象,當時在門診中,經常發現原本三、四月鼻子過敏症狀已經消失的孩童,放暑假後卻又紛紛發作。追問病史才發現,這些孩童皆曾到游泳池戲水。
游泳池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的危險,主要與池水中加氯有關。一般而言,游泳池的水質餘氯量應保持百萬分之零點三至零點七(即零點三至零點七PPM),但許多游泳池管理人員為了避免疾病傳染的危險,常將水質餘氯量調高至一點零PPM以上,該濃度會對呼吸道與皮膚造成很強的刺激作用。
除了池水中的氯會刺激鼻黏膜外,室內游泳池的密閉式空調,也是過敏疾病的一大元兇。游泳池內空氣溼度很高,溫度適中,最適合塵←繁殖。空調系統內大量的過敏物質散布於泳池場內的空氣中,體質敏感者在如此環境從事劇烈運動,自然容易誘發過敏與氣喘。
許多家長會鼓勵孩童暑假參加游泳訓練班,所持的理由多半是游泳可訓練肺活量,並改善氣喘。以往許多醫護人員也建議讓過敏性鼻炎的小朋友多游泳,習慣接受冷水刺激,認為這樣可改善鼻過敏。現在這種觀念可能須稍加改變;游泳不但不能改善鼻過敏,對氣喘也沒任何幫助。
增加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是劇烈運動,會流汗、會加快心跳的活動皆可,並非一定要游泳。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病患應多運動,但要多做「乾性運動」,例如騎腳踏車、跑步、打球或溜直排輪等。「濕性運動」例如游泳、潛水或三溫暖,尤其應該避免。
若不得已一定要游泳,最好選擇室外游泳池。相關單也應嚴格管控游泳池水質餘氯量,並要求游泳池管理人員勤換水過濾水質,而非一昧添加不合格含氯製品,以免危害人體。(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