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心緣化他
若是因邪因緣引發邪見,又去化導他人的情況,可分為:
1.自作惡,又勸人行善:自說自己已通達真理,造惡無妨,別人才剛開始修,功行淺薄,所以必須先為善,故以善引導他人。
2.自揚行善,勸人行惡:自稱是教化主,融和光明必須為善,一般是受教化的人,所以應該作惡。
3.自勸俱惡:教化與被教化的人,都具有實際的惡性之道。
4.自勸俱善:教化與被教化的人,都具有權巧方便之善道。
這四種「化他」情形,雖有不同,皆以惡為本,隨造業而沉淪,這樣的行徑,那裡會有道呢?
因邪因緣所起的「惡」,如上所說;「行善」與「無記」的情形,也是如此!
(二)內邪
其次,說明佛法內邪見的得失:
在藏、通、別、圓四教中,每一種教判的教義,都是進入真理實相之道,只是層次不同而已,若是對所悟之理生起執著,便成為戲論;若是因為此執見而獲得禪定,兼通達經論義理,這種情況,是自己執著自己所悟入的理,應該是屬善的性質;但既然與這種執見相應,也會引發善、惡、無記之缺失。
若是行善的人,會因為事相而造業感發果報;執取於「有」所得而生貪愛、瞋恚,不是貢高我慢,就是憂悲苦惱,因為執著於「有」而生煩惱不得解脫。若是行惡的人,執著「有」為對的、正確的,其餘皆是錯誤。因為有此邪見而無惡不作。
自己具足這種邪見,教化別人時,也同樣令人共同墮入邪見網中。「藏教」是如此,通、別、圓教也是如此。
像這樣錯誤的見解,違背賢聖之道,又能生長種種的罪過。若不能認識違背聖道的原因,則會生起執著,以為這些見解是聖道。假設自己知道這樣的見解(執著)並非是聖道,即已消除邪見了;但若是還照著做,就只有自己埋沒自己了,用不著要了知有邪見與否,應用「修道品」來對治了!以上,為略說諸見的過失內容。(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