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會工藝與戲劇】掌中舞乾坤 文/郭麗娟 圖/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晨星出版公司提供 |2011.03.22 語音朗讀 9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掌中戲歷史淵源掌中戲,又稱布袋戲,十七世紀初形成於中國;十七世紀中葉後期,遠從中國渡海來台墾荒的漢人,為感謝神明庇佑,開始建廟、酬神,由於台灣並無掌中戲團,便由中國請來劇團獻藝,一段時間後再回原鄉,但到了十九世紀,許多中國演師看出台灣的發展潛力,決定留在台灣自組劇團與授徒,掌中戲從此在台灣生根發芽。觀《雲州大儒俠》人人茶飯不思日治時期,台灣各州廳數量最多的劇團首推掌中戲,而在一九二○到四○年代內台鼎盛時期,掌中戲更發揮吸票功力。一九四五年中日終戰後,內台戲或外台戲仍然受民眾所喜愛,但在一九六○年代受電影影響,使得各種內台戲都被排擠到外台,再加上政府倡導節約、統一拜拜的政策,以及廉價戶外電影的競爭,掌中戲漸漸失去演出機會,後場樂師為了生活被迫改行,戲班只好紛紛宣布解散。一九七○年,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透過電視螢幕風靡全台,從此「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金光戲成了台灣掌中戲主流,一九七三年配合新聞局命令改成華語發音。一九七四年時因為部分學童沉迷戲劇曠課太多,並且影響到農工作息,被下令禁演。歐美日澳韓 跨海取經一九七四年起,來自法、日、美、澳、韓等國學生來台向李天祿習藝,日後在各自的國家組成劇團,李天祿也受邀到世界各國示範教學與公演,將掌中戲推向國際舞台。台灣在一九八○年代初期形成一股關懷傳統地方戲曲的風潮,一九八五年國小校園成立第一個掌中劇團「微宛然」,學術界則成立「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一九八七年掌中戲教學正式導入教育體系,一九九一年教育部正式錄取三位藝生,由李天祿親自主持為期三年的藝生傳藝;一九九六年全國第一座布袋戲文物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二○○○年「霹靂衛星電視台」結合傳統藝術與數位3D動畫,拍攝掌中戲電影《聖石傳說》,是掌中戲的新嘗試。藝師STORY亦宛然掌中乾坤世代傳無論是戲台上的「頭手」,還是電影中的「阿公」,掌中戲藝師李天祿(一九一○│一九九八年)一直扮演著別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而他的真實人生也是風雲際會、高潮迭起。嚴格師父 亦宛然一戰成名李天祿的師承可溯至中國泉州的「陳婆」,也就是有名的「貓婆」,當時陳婆常應聘來台表演,看出台灣的發展潛力,就把徒弟許金水帶來台灣,並把戲棚、戲簍留給他,讓他自組戲班取名為「楚陽台」。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隨許金水學藝,入贅李府後自組戲班「華陽台」。李天祿八歲開始每天隨父親學「尪仔步」(各種基本動作),許金木授徒嚴格,李天祿犯錯時常被許金木用尪仔頭狠狠敲頭。十四歲憑著半生不熟的操演技藝開始當頭子(主演),二十歲入贅陳家,一九三一年自立門戶,成立「亦宛然」掌中劇團。一九三三年和已八十六歲、極負盛名的「陳婆」同台合演《天波樓》,成為掌中戲界的一段佳話。一九三五年「十一間」(今北市南京東路三段附近)舉行盛大的「囝仔普」,李天祿第一次遇上「三棚絞」,對手是掌中戲界最知名的兩個戲班「宛若真」和「小西園」,他向「麗春園」借得全台北僅有一套的活動布景(可配合劇情隨時換景),精湛演出讓「亦宛然」一戰成名,從此躍登一流戲班之列。平劇更有力 戲棚新設計日治時期李天祿把平劇的文武場引進掌中戲的後場,又把大部分正本戲改成平劇口白,運用大量平劇唱曲。他認為平劇有套完整的介頭,而且簡短有力,比北管更緊湊,更能推動劇情。當時平劇被稱為「外江戲」,所以他的戲路也就被畫入「外江派」。演出中,除在燈光、布景花心思外,李天祿還動腦筋改建戲棚,重新設計成用鐵皮搭出整座三面的戲台,彩樓兩旁只要用活動拉門圍起來,演出時就不怕風吹雨打。這個設計一直沿用到現在的外台掌中戲。好就不怕比 就怕禁令李天祿有兩個兒子:生於一九三一年的陳錫煌和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李傳燦,從小都跟著學藝。一九六二年台灣電視公司開播,李天祿開始在台視演出全本的《三國志》,為期一年,然而掌中戲在當時已漸漸失去觀眾。正當傳統掌中戲逐漸沒落之際,一九七○年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透過電視傳播,一舉改寫掌中戲的歷史,象徵掌中戲的新時代來臨。卻因造成學童曠課太多,一九七四年被下令禁演。推廣掌中戲 全球都有分號就在金光戲逐漸取代傳統掌中戲,並且隨著禁演沒落時,法籍教授班文干來台作傳統掌中戲田野調查,因此認識李天祿,一九七四年派他的法籍學生班任旅來台習藝。一九七八年,「亦宛然」宣布封箱,不做職業性演出;同年,歸國法籍學生在法國成立「小宛然」;之後又陸續有日籍學生村上良子,和美籍學生穆小珠來台學藝,並在一九八二年分別在日本組「己宛然」,在美國組「如宛然」。正當各國學生飄洋過海來台習藝,李天祿也穿梭於世界各國,積極宣揚傳統掌中戲文化。同時間台灣也形成一股關懷傳統地方戲曲的風潮,一九八四年板橋莒光國小點燃古典掌中戲傳承的薪火,他的兩個兒子陳錫煌、李傳燦,徒弟林金鍊和後場師傅劉金松,開始到莒光國小授課,一年後成立「微宛然」,赴美巡迴公演。多所國中小學紛紛跟進,例如平等國小組「巧宛然」、格致國中組「少宛然」等。桂冠加身 一生都是掌中人李天祿積極培育生力軍的同時也獲得各界肯定,一九八四年獲得台北市漢聲國際獅子會「第一屆傑出民族才藝獎」、一九八五年獲得紐約世界偶戲協會「首屆傑出藝人獎章」以及台灣「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一九八八年獲世界偶戲聯盟總會「傑出藝術獎」、一九八九年當選教育部掌中戲「重要民族藝術藝師」及新聞局頒發的「國際傳播獎章」……一九九一年獲「華夏二等獎章」……晚年參加多部電影演出,包括以他的回憶錄所拍攝的《戲夢人生》。李天祿獲選為民族藝師後,一九八七年受聘到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學,將掌中戲教學導入教育體系,一九九六年「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現在內孫、外孫都是「子宛然」的成員,二○○九、二○一○年連續受邀在「故宮周末夜」演出,肩負起掌中戲薪傳的使命。 前一篇文章 【每日一猜】 反應太快 下一篇文章 【止觀講座‧摩訶止觀】 正修行--諸見境 13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2新馬寺大專佛學生活營 學習生活中覺有情2025.11.1303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04球星陳傑憲出書 盼助人跨過低潮2025.11.1305【相守一輩子】 學習向另一半求助2025.11.1306璀璨燈光 映照千年運河2025.11.1307土耳其運輸機墜毀 20軍人罹難2025.11.1308【觀我望己】追日,散策旅程 (下)2025.11.1309健力世錦賽 中華隊再奪3金2025.11.1310習近平會西班牙國王 盼成戰略夥伴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浮生若夢誰非寄【歷史點滴】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翡翠水庫興建始末(上)【書藝心語】天才與白癡【島嶼拼圖】啜飲時光佳釀:探訪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香火傳承】彰化定光佛廟:見證在台汀州族群信仰【華彩萬象──石窟藝術沉浸體驗】龍門石窟藝術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