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邱麗玥台北報導】台灣近年吹起喝咖啡風潮,不少人藉由咖啡提神醒腦,一天下來可能攝取過多咖啡因,為確保消費者健康,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昨天宣布,即日起,市售現煮咖啡,須依「紅、黃、綠」三種顏色標示咖啡因含量高低,讓消費者購買現煮咖啡時可自行控制。此措施是全球首創。
消保會表示,今天起,消費者在星巴克、西雅圖、怡客、客喜康、丹堤、IS Coffee等七家大型咖啡連鎖店,購買現煮咖啡時,可以從價目表、點餐區或店內海報等處,清楚了解自己所點的咖啡有多少咖啡因含量,紅色代表咖啡因含量為二百至三百毫克或三百毫克以上,黃色是一百至二百毫克,綠色則為一百毫克以下。
UCC咖啡表示,會在九月十五日前完成標示工作;至於壹咖啡和三皇三家則是在年底前完成。
此外,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的抽驗,不管是一般、美式或義式濃縮咖啡,咖啡因含量都高低不一,即使是同一種咖啡產品,濃度也有高低,單從飲品名稱實在很難判斷咖啡因的含量多寡。
不過,最近衛生局抽驗八十六件咖啡,與去年相較,各類咖啡的咖啡因濃度普遍降低。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姜郁美指出,無論是濃縮、美式或一般熱咖啡,濃度中位數均介於一百二十毫克左右;而一杯四百八十毫升的大杯美式咖啡,平均濃度約每一百毫升含有一百四十七毫克的咖啡因,喝下一杯就攝取了七百零七毫克,已超出英國食品標準機構所建議的攝取量「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三百毫克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