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輻射 別做不必要檢查

 |2011.03.21
74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引發部分台灣民眾「談輻色變」;專家指出,其實,輻射無所不在,做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掃描,等於一年的天然輻射曝露量。另外,吃海帶、海產及碘鹽,對防輻的幫助不大。

台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鴻運彙整行政院原能會及學術網站資訊,提供常見輻射來源及輻射劑量,估計台灣民眾每年受天然輻射劑量是二毫西弗(mSv)。

由於光、熱、土壤中的放射物質都會發出不同形式的輻射,美國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微量輻射曝露,八成來自自然環境,二成來自人為輻射源,主要是醫療器材,此外電器產品也是導源,每天看電視一小時的輻射劑量約零點零一五毫西弗。

陳鴻運彙整資料顯示,做一次常規頭部電腦斷層掃描的輻射劑量約二毫西弗,相當於一年天然輻射劑量;正子電腦斷層(PET-CT)、心肌灌流的核子醫學檢查,每次二十毫西弗,相當於十年天然輻射劑量,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攝影約三到八毫西弗,胸部正面加側面X光約零點零六到零點二五毫西弗。

他指出,如果以抽菸與輻射曝露的罹癌風險做比較,每天抽一包菸的人,相當於一年會受到十毫西弗的輻射劑量。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前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醫師張武修指出,西弗是人體受到的輻射劑量單位,一西弗等於一千毫西弗、或一百萬微西弗,毫西弗是微西弗的一千倍。

最近流傳的抗輻射偏方中,包括在脖子塗碘酒、多吃海帶、海鮮、使用含碘的食鹽等,在張武修看來,外塗無效,只有服用高劑量的碘片才能防範放射性傷害,食鹽和海帶、海鮮中的碘含量低到不足防輻。

他說,大約吃進八十湯匙的含碘食鹽,才等於攝入一錠碘片,一般人恐怕辦不到,不如少到醫院做不必要的檢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