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地圖

傅怡禎 |2011.03.17
896觀看次
字級

「搖屁股,翻身了!」「搖屁股,妳笑什麼?妳的女兒、孫子來看妳了!」

每每看護工用著諧音叫著外婆名字時,她便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外婆晚年佝僂難行,且癡呆得厲害,常對著身旁的外公喊:「汝是誰?阮兮枝財呢?」不論外公回不回答「我就是枝財」,終究逃不過外婆的捶打而流淚。幾經醫生診斷與建議之後,外婆便住進全然陌生但有人陪伴的護理之家。

甭說外婆不認得我,記憶力時好時壞的她也搞不太清楚,為何我媽得三天兩頭來看她?每每陪媽媽到安養院探望外婆時,就是一次次雞同鴨講、記憶力大考驗的時刻。「汝是誰人?」「汝是誰兮後生?」「汝甘是枝財兮朋友?」外婆總是躺在床上嘻笑地問著我,不論我回答什麼,她會疑惑地看看我、看看我媽、看看大家,放空一陣子之後,開始另起爐灶,講述住唐山的大姊又來找她、外公又跑去賭博不見人影、外曾祖母帶著全家人躲防空洞等往事。記得最後一次探望外婆時,她突然問我:「阮兮枝財怎沒看到?阮兮地圖呢?幫阮找一下,阮給你講伊藏佇哪!」外婆直到往生前,完全不知道外公其實早她半年前仙逝了。

事後屘姨告訴我,所謂的地圖應該是外婆所手繪的恆春街圖,功能是用來找外公回家吃飯的。打我長記憶開始,外公與大舅舅便和瓊麻畫上等號。一九○一年美國領事達文森引進中南美洲的瓊麻,開啟恆春的外銷農產業:一九一二年「恆春麻場」的出現,逐漸改變了恆春人的營生方式。父母早逝的外公並無恆田家產可繼承,為了維持小傢伙一個個冒出頭的開銷,只得切入當時最夯的瓊麻事業。外公用著生意頭腦,以議價收購的方式,將瓊麻採割、採纖、水洗、曬乾、拉麻後,再由大舅舅以拖拉庫一車車將半成品的「絲仔」載送到台南等地的工廠,製作成麻繩或漁具。

聽老一輩的人說,瓊麻在一九五○年代曾飆漲到一斤十二元,許多人開始投入占地搶種瓊麻的高利潤產業。那種風光年豐的歲月我不曾趕上,等我好奇地坐在大舅舅的卡車,奔馳於一九七○年代的台一線時,瓊麻的價格已和車速成反比,不斷地量縮價跌中。如今,琅嶠的瓊麻已然沉睡,白化成一縷一縷的「絲仔」,隨著回歸鄉土的強勢對話,在不經意處連接著散落在各地的家族成員,形成對落山風流域的歷史緬懷。

小賭是外公閒暇之餘的娛樂活動,也是當時男人除了上酒家之外的集體遊戲,但這怡情養性的小聚會通常占去了大半天光陰,人一出門,就像被落山風吹得不知去向。每到黃昏時刻,外婆得一次又一次畫著圖告訴舅舅、阿姨們:「恁老爸枝財一定佇這博,若沒佇這,就是佇那博!」據屘姨回憶,地圖上畫著圈圈的地方,彷似異議分子躲避黨國追緝的藏身圖,每個圓圈就是一堆人急著想破獲的神祕賊窟。

其實我媽非常清楚外公的行蹤,他的銷金狡兔窟一直座落在外婆所畫的圓圈之外!只是媽不敢在外公青筋暴起、嗓門全開的博弈當下,衝進去請外公回家吃飯,這只會討一頓毒打。最後我媽她們六兄妹想出一個好辦法,推派老么屘姨進去拉外公回家吃飯,因為外公絕不敢在眾人面前毒打小小女孩,甚至還會賞點籌碼給屘姨以顯示自己的落落大方。據說,這老招用了十多年,每次大伙兒皆能毫髮無傷、使命必達地帶著外公回家用餐。

恆春半島居民受原住民影響,非常愛食用檳榔,爸爸當年到恆春提親時,伴手禮就包括一大籃的檳榔,這是禮俗,也是一種傳承的堅持。記憶中的外婆不是站著做生意、做飯,就是坐著包檳榔,不論是處理大檳榔或小檳榔、白灰或紅灰、包荖葉或番仔青,我總會靜靜坐在窗邊看著她,那種俐落的動作是一種強悍的美麗,讓我著迷。外婆的家非常小,所販售的布料、軍服與學生服便占據大半空間,剩下狹窄的空間既是飯廳與廚房,也是浴室與臥室。

小時候每年寒、暑假回鄉過節時,多半時間是跨坐工作櫃檯旁的大窗戶上玩東玩西,或是看著中山路與打鐵仔路人來人往的鄉親和原住民。每當客人一踏進門,外婆絕對請他們先來口檳榔,社交一番之後再談生意。除了愛漂亮的女生或離鄉求學的男生之外,其餘的家族分子不論老少幾乎人人會「哺檳榔」。後來,大舅舅因菸酒檳榔罹癌病逝,年邁的外婆所滴下的點點淚水,彷彿變回一顆顆圓滾滾的紅灰檳榔,並堆疊成一段段殘破的琅嶠古城牆。

《海角七號》紅翻天之後,赫然發現「阿嘉的家」也位於打鐵仔街上頭,差別的是外婆的家在中山路口這頭,阿嘉的家在光明路口那頭。小時候不知走過多少趟的地方,竟然已完全遺忘。翻開我的記憶地圖,昔日的西門市場、南台旅社、第一銀行、中華郵局、公路車站、警察局、電信局、十三間樓,甚至老想咬我的大黃狗,全依偎糾結在外婆家附近,如今被時間隨意拉扯而變了模樣;小時候每走幾步路,便得鞠躬開口稱呼姨媽好、舅公好、嬸婆好或阿姨好的盛況,如今也隨著老房子的頂讓與歲月的流失而找不回來了。

偶爾,只要一聽見「搖屁股」的話語出現,我便習慣性轉頭四處張望,想搜尋看看佝僂獨行的外婆是否流連忘返,因為我還欠外婆一句話:您的地圖已經找到,就在我心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