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關鍵詞】香椿

焦桐 |2011.03.16
2155觀看次
字級

香椿,英文名Chinese mahogany,別名很多:椿葉、山椿、香椿芽、香椿頭、白椿、紅椿、豬椿、椿木葉、春尖葉、大眼桐、虎目樹。

春天為香椿盛產期,從前都在初春採摘,摘兩三次以後就老了,不好食用。現在已經像蔬菜般培育,矮化密植栽培,我們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胡弦在《菜書》中描述他父親愛吃香椿:「早春二月,當香椿樹僅僅萌發了幾個小紅點的時候,父親會用雞蛋殼罩在香椿樹的枝頭上,等椿芽蜷了滿滿一雞蛋殼時,摘下。這樣的椿芽更加脆嫩,風味殊絕」。

香椿味道含蓄,散發一種內歛的氣質,清清淡淡,仔細咀嚼才能領略其滋味,悠長,雋永,像誠懇而不擅言詞的人,深入交往後,才了解那木訥純真的性格。金‧元好問〈天壇雜詩〉:

谿童相對採椿芽,

指似陽坡說種瓜。

想得近山營馬少,

青林深處有人家。

椿芽是香椿的嫩芽,相當甘美。香椿鮮少病蟲害,毋需過度清洗;其嫩葉剛萌出時呈赤紅色,最香最嫩最好吃,待葉子老了就難以下嚥。吃法多樣,拌、炒、蒸、熗皆可,我較常用來煎蛋,或涼拌豆腐;無論煎、拌,最好都先焯過沸水。兩種食法都很簡單,涼拌豆腐加鹽、香油調味;煎蛋亦加鹽,拌勻蛋液即可下鍋。簡單而清爽,表現為雲淡風輕的美感。

台灣較普遍食用的原住民是阿美族、魯凱族和布農族。

香椿乾燥後製成粉末,是很好的調味料。坊間較常以醬汁的形式出現,乃烹調良品,拌麵、拌飯、炒麵、炒飯都好吃,也可以當蘸醬。香椿醬的作法很簡單:先洗淨香椿葉,瀝乾,切成小片,再連同香油、鹽放入果汁機打成泥狀即成。

製好香椿醬放在冰箱,隨時取用,美味又方便。佛光山蕭碧霞師姑用香椿醬炒飯,再加入些微香菇精和糖,風味絕佳。台北「點水樓」陳文倉師傅用新鮮香椿加一點肉絲、蛋炒,南僑集團研發「膳纖熟飯」,糗勁十足。

華人擅用香椿,川菜中的「椿芽炒雞絲」、陝菜的「香椿魚」皆是具地方特色的傳統佳餚。「香椿魚」是一道名不符實的菜,它只有香椿,沒有魚,作法是用鹽水稍微醃一下嫩香椿,以去除多餘的水分;然後裹上用麵粉、雞蛋、油、鹽和其它調味料拌成的漿糊,油炸而成。吃的時候可撒一點花椒鹽或胡椒鹽。

秦風古韻在他的書中說:香椿要吃新鮮和嫩的,也不要吃醃製的;不新鮮和醃製的香椿,會增加大量的亞硝酸鹽,長久食用有致癌之虞。我不曾請教過專業醫師的觀點,不過只有鮮嫩的香椿才好吃,否則了無滋味。

香椿樹幹直立,高可達五十米,宋.劉敞〈靈椿〉:「野人獨愛靈椿館,館西靈椿聳危幹。風揉雨煉三月餘,奕奕中庭蔭華傘」。我不曾見過高大的香椿樹,原來台北建國花市買的盆景都是幼苗,其實可以長成參天大樹。

樹葉能這麼好吃,算是老天爺疼惜我們。《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也因為它可以活得很久,後人常用來比喻長壽,有「椿年」、「椿齡」、「椿壽」之說。椿也象徵父親,曰「椿庭」,常和象徵母親的「萱」相提並喻,像「椿庭萱室」比喻父母,「椿萱並茂」就比喻父母健在,古詩文中常提及。

香椿抗氧化功能強,抗癌效果佳,又能清熱化濕,潤膚明目,健胃理氣,解毒殺蟲,治療糖尿病。中醫說它性味甘、苦、平。漢代醫書《生生編》已記載:「香椿瀹食,消風祛毒」。除了內用,還可以外用,《本草綱目》載:「白禿不生髮,取椿、桃、楸葉心搗汁,頻塗之」。不過,慢性病患者不要多吃。《食療本草》說:「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若和豬肉、熱麵頻食則中滿,蓋壅經絡也」。可見此物以素食為佳。太太生病後,我在陽台種了兩株香椿盆栽,以便作菜時取用。美味之外,還帶著祝福的意思。

(本專欄隔周三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