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災難頻傳 雖非天譴 人類欲望卻是元凶 尊敬大自然 減輕地球負擔 降低反撲效應
日本發生強震和海嘯,摧枯拉朽瞬間吞噬萬物,毀滅性的災難令人震撼,令人感嘆人類的渺小。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世間不堅固,沒有恆常性、不變性和獨存性,這無可避免的真諦,也是應有的體悟。

人類歷經種種磨難,最學不會的道理就是如何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總認為人定勝天,這種無知和傲慢,才會嘗盡苦果。
台灣對這場大災難,所談的不外預防、救災和重建,甚至批評謾罵,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尊敬大自然,以大自然為師,和平相處,減低大自然反撲的效應。
這種謙卑的認知,有賴適時的覺醒,只一味追求高科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自然絕不會原諒驕慢的人類。
佛家有個譬喻,地球沒有知覺,不具情識分別,它在該動的時候就會動,地震和海嘯是正常反應,人類無需特意防範,因為絕對無法躲避;它不理解負載的生物有生命,萬物對它而言並無分別,當然不會特別珍惜,它只是隨順因緣,該搖的時候搖,該怒的時候怒。
海嘯絕非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所說的「天譴」,但石原點出的「日本人過於強調自我,凡事以自我欲望為主」,是人類共通的問題,值得深思,人類為了滿足欲望,無止盡的消耗地球,造成它嚴厲的反撲。
地球雖然沒有情感,善待它就會得到回報,只要有敬天畏地的心,保持良好水土,注重環境保護,減少排碳、垃圾量,回歸淳樸生活,減輕地球負擔,就能減少反撲及力道。
緣起的定義是相依相待的,台灣無法獨存於世界,我們也背負著同樣責任。依照「自通之法」,吾人且將心比心,審視自己的作為,想和地球和平共存,是否具足了應有的條件,若繼續戕害地球,恐怕可預見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大的災難。
妙雲(嘉縣大林/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