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接受人工受孕的婦女,會以口服排卵藥或施打排卵針來增加受孕機率,但常因此發生子宮內外同時懷孕的情形,而不得不開刀拿掉子宮外孕的胚胎。不過有醫師指出,臨床上發現,子宮外孕胚胎大多在第七周後就會自行萎縮,所以可以觀察至第八周再決定是否做手術治療,減少白白挨刀的機率。
好韻診所醫師郭鴻璋表示,子宮內外同時懷孕的機率小於千分之一,但因接受人工受孕者會口服排卵藥或施打排卵針,導致發生機率提高十倍至二十倍。他開業十六年碰過八起子宮內外懷孕的案例,但其中有六人的子宮外胚胎,在第七周後即自行萎縮,其中三人安然生下小寶寶,根本不需急著進行腹腔鏡手術取出胚胎。
郭鴻璋說,人類胚胎在正常狀況下會著床在子宮腔內,才能發育成長,若胚胎著床在輸卵管、骨盆腔或子宮與輸卵管交接處,就稱為子宮外孕,必須進行腹腔鏡手術切除。但對於求子若渴的人工受孕婦女而言,子宮內外同時懷孕,一方面要開刀取出子宮外胚胎,一方面又要施打安胎藥物保護子宮內胎兒,壓力不小。
郭鴻璋指出,發現子宮內外懷孕的婦女,到了懷孕周數第七周時,若子宮內胎兒有心跳,而子宮外胎兒沒有心跳,則可以持續觀察,大多數外孕妊娠囊會自行萎縮,不需做手術治療,可減少白白挨刀的狀況,也提高順利生下小寶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