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比亞抗議活動算起,僅僅在三周時間內,布侖特原油期貨就已上漲近十五美元,油價的飆升引發了另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機的疑慮。分析師預測,「茉莉花革命」如果波及到了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油價將飆升到每桶二百美元,這時,全球經濟成長將面臨史無前例嚴重的威脅。
國際油價走勢目前正受制於三種因素的力量。第一,美元走勢疲軟,國際石油期貨市場迅猛發展以及全球石油供應的乏力,都成為今年國際油價看漲的強勁動力。其次,中東/北非政治動亂等地緣政治事件,引發國際油價劇烈動蕩。第三,市場投機活動及各主要石油進口國加強戰略儲備等因素,都加劇油價的攀升。
經濟學家認為,油價每上漲十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會縮水百分之零點五。此次地緣危機引發的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雖有負面影響,但可以控制 ;然而高油價對新興國家將會帶來更大的危機。
眾所周知,原油早已不僅是一種普通商品,而是兼具戰略性商品和金融商品兩種屬性。做為投資和投機產品,其價格會偏離實際價值而不能準確反映實際供需狀況,無論是消費增加還是匯率變化、地緣政治、自然災害都可能成石油投機炒作的理由。
當今全球能源庫存量達到十六萬億桶,足夠各經濟體在無原油供給的極端狀況下使用兩年,因此,「石油危機」言過其實,金融投機資本再度興風作浪才是高油價的最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