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每年春天台灣各地便出現「瘋媽祖」的熱潮,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民間信仰,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環境劇場,即日起推出新片《媽祖進香》;四月還有《流動的女神》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要用科學角度揭開宗教的神秘面紗。
環境劇場新片《媽祖進香》記錄白沙屯拱天宮、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的實況,片長十二分鐘,透過三百六十度環景,讓觀眾彷彿置身盛大進香隊伍中,體驗萬頭鑽動、神轎三進三出的感覺。
科博館長孫維新認為,無論科學再怎麼進步,都無法填補人心的每個角落、解釋人類生活所有面向。科博館展示組研究人員黃旭指出,白沙屯拱天宮和大甲鎮瀾宮的進香都具有百年歷史,都是國內重要民俗活動,近年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形成一股熱潮。
若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進香」,廣義的說法是指,媽祖拜訪友好的神明;狹義的來看,以鎮瀾宮到湄州進香為例,是因台灣的媽祖從湄州分香而來,去進香有文化傳承意涵。
黃旭指出,這兩間媽祖廟的進香活動各有特色。白沙屯行轎風格相較於大甲媽祖,較「激動」、「不受拘束」,轎夫會停轎在一般民家,在二○○一年時甚至徒步經過濁水溪,這在西螺大橋興建之後非常罕見。
每年有數十萬名信眾投入的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路線固定、陣頭最多、隊伍最長,都是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的特色。
由於傳統媽祖信仰將祂視為「海神」,分香到台灣生根之後,其性質「由海轉陸」,變成台灣獨有的特色。老一輩的信眾參與進香,多半是為了許願或還願,祈求財富、健康;近年有許多年輕族群加入,甚至結合單車進香,也是另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