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市新社區福興里近百年的福興吊橋,曾是台中縣東勢、新社及和平三鄉鎮與南投縣國姓鄉的連絡要道,也是地方人士的共同記憶,因橋身部分鋼索鏽蝕、木頭腐朽,里民盼望市府整修,讓吊橋重現風華,增加觀光效益。
兼任參山國家風景區解說員的福興里民黃秋雲指出,橫跨大甲溪的福興吊橋原名天冷吊橋,約建於百年前,原為藤橋,後來改為鐵線橋、鋼索橋,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後才改名福興吊橋。
住在橋頭四十多年的連見喜、詹秀蓮夫婦表示,即使現在吊橋旁邊建了新的水泥橋,還是有很多學生、遊客喜歡走在吊橋上,「既安全又可賞景」。
不少里民認為,只要修好鋼索、重新上漆,就能讓吊橋重現風華,吸引更多的遊客,也能為地方帶來商機,盼市政府能幫忙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