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每晚都很準時打開收音機,收聽光禹的「夜光家族」,讓一整天的壓力得到釋放,廣播節目陪我度過青澀時期。
為了讓大家正確地認識叢林學院,不再幻想佛學院是個「老摳摳」的地方,這學期在院長的帶領下,叢林學院有了廣播節目。它有個很時尚、年輕的節目名稱--《叢林GO了沒》。
製播節目選定負責的人員名單很重要,首先是主持人,通常主持人的聲音不是富有磁性,就是極為感性、柔美,要不也有一口標準的國語,「偶」講話會台灣「狗」語,又天生破嗓子,主持人當然不會是我,但是召開製播會議時,我也在名單上--撰稿人。
這個重要的工作,讓我「一夜白了頭髮」,院長特別交待,這個節目是給年輕人聽的,所以寫的稿子要年輕、活潑一點。漸入「阿桑」年齡的我,真是抓破腦袋,我酘酘老了。
第一篇稿子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完成,小心翼翼把處女作交給院長,腦中畫面出現院長甩下稿子說:「你寫這什麼老人對話的稿子!」沒想到院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院長慈悲地說:「嗯!你寫的正是我要的感覺。」我鬆了一口氣,深刻感受到一個節目的誕生,是多麼辛苦,背後集體創作的不可思議力量。
《叢林GO了沒》三月五、六兩日在網路首播,希望大家給予支持與鼓勵,也希望聽眾能夠愈來愈多,跟當年的我一樣,視收聽廣播節目為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