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肌膚因為陽光的炙熱而有點疼。
我們放慢了曾經為了生活而忙碌的腳步,希望能挪出更多時間在這片輝煌過的土地,透過細心觀察與細膩之揣摩,還原三峽曾經擁有的風華,讓我們更近距離接觸這裡的每一寸悲歡。
假日的三峽街道,人車喧嘩,似乎找不到一片可以安置寧靜的角落。車子停在離老街有點遠的地方,孩子們臉上歡樂的笑容於熾熱陽光下蒸發了。
怎麼停那麼遠,還要走多久才會到?
前面應該還有停車場吧?
嘴巴好乾,有沒有水可以喝?
噘著嘴的孩子,額頭上的汗珠似乎多了起來。
老街,往前走,拐個彎就到了。
在騎樓下擺攤兜售衣服的婦人,伸出指頭指向遠方,顯得有些無奈。也許太多人問她同樣的問題了。路過時,發現她閑在那裡,認為問她幾個問題應該不會耽擱太多時間的人,讓婦人臉上笑容逐漸地消失了。
老街不是很長,卻無法一眼望盡。人潮太多了,壅塞的步履開始學會了閃躲,選擇離喧嘩聲遠了些的角落徐行。走著走著,古典中又帶蒼涼的感覺,沒來由的襲上心頭,時空的錯置令人一時之間很難釋懷。
陽光依然炙熱,肌膚有點疼的感覺仍然存在。
掛在屋簷下,標示著「染」字的甕雖然不大,卻裝滿老街的歲月,而染缸所帶來的財富,也讓長年行走於三角湧的人擁有了聲望。多年以前的三峽,有許多山谷坡地,適合馬藍植物生長,水質清澈的溪流沿岸成為染布漂洗的地點,而我們走過的這條老街,當年是三峽染布的集中地,街頭染坊林立。
然而,輝煌的掌聲似乎沒有在這條老街停留太久,染布行業逐漸沒落,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每當一群喜愛傳統藍染的旅人出現於街頭,期待再次和染布的「藍」相遇的心情,又有多少人清楚記得?
走進三峽老街,猶如走進古典歲月,雜遝的鞋聲把窄窄的巷道吵醒了。
拐個彎,緩步踏進清水祖師廟,希望為疲憊與浮繁的心找一個不再漂泊的位置,而擦肩而過的人群中,有多少人惦記著祖師爺之傳說?陌生的人潮,陌生的回應,讓我們學會了緘默,一如假日時就拋開了休閒而堅持繼續廝守這片土地的街頭藝人,面對生活與歲月轉折時必須面對的沉默?
當陀螺沿著一根細線騰空飛行,滑落於被高高豎起的盤子,轉圈圈,轉出了速度的快感時,掌聲匹匹啵啵響起,人潮也往掌聲的方向移動。然而,陀螺靜止了,人潮逐漸散去,習慣於打賞的人不多,街頭藝人似乎已習慣了老街文化,不習慣於向圍觀的人勸募賞金,只有沉默地繼續耍動握在掌中有點沉重的陀螺!
停車場,拐個彎就到了!
當我們發現有點酸的腿必須繼續走一段路,才能抵達停車的地方時,孩子們噘著的嘴顯得有點倦容。倦容,屬於老街特有的心事?
嘴巴好乾,還要走多遠才會到停車的地方?
我們在這裡等爸爸,爸爸把車開過來。
老街沒什麼好玩的,早知道就不要來了。
孩子們咿咿嗚嗚的,無奈的神色在眼神中亂竄。
午後,肌膚因陽光的炙熱而疼的悸動仍然強烈。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