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場華麗冒險,勇於挑戰是首要條件,傳統職場上,領軍的頭家通常是男性,幫忙打雜才輪到頭家娘,或稱董娘,依附著頭家而生。如今,時代變遷,女人當家做主已成氣候,五年來,青輔會「年輕女性創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二十歲到五十歲的女性高達百分之九十有過自立門戶念頭,微型創業成功率已小幅超越了男性。
智慧就是金錢
「保守,堅韌又富愛心的女性,比男性適合做生意,成功率極高。」中華婦女創業協會理事長鍾寶玲斷言,只要抓緊法則沒走錯路,女老闆通常可以很「發」,她說,滿街都在賣東西,為什麼有人賣到排隊,有人卻門可羅雀,就因為規畫有別,會動腦筋做企畫的老板接得到大訂單,而且還不用錢。「資金不再是創業的最關鍵因素,簡單的說,做生意不用錢。」
此語一出,常令上門求教的姊妹大感好奇,莫不急著問,「那,房租、水電、進貨…這些錢從那兒來?」
「基本開銷之外,不要動用資金買材料,也就是說,進多少帳就花多少成本,借力使力。」鍾寶玲說起自己的一段故事,她做貿易的第一張禮品訂單接到三百個盤子,單子太大,那來資金付製作工廠?「智慧就是金錢。」她端出金頭 腦,詳盡寫了一份企畫案給銀行,附帶了知名客戶的合約,順利貸到資金,賺取兩成利潤,往後二十年,她都拿金頭腦來換錢,輔導創業協會的會員開店做生意,盡心盡力讓姊妹既旺又發。
嚮往合夥生意
她指著一家花店說:「開店時,我就告訴賣花的老闆,不要過度迷信名牌,付了加盟費也不能保證回收,不如相信自己,自己就是名牌。」
結果,花店取名「巧馨」,雅俗共賞,愛蘭的貴婦喜歡她的巧手,一盆蘭花約可以賺一倍差價,比一束一朵單賣,利潤累積神速。
鍾寶玲也勸創業姊妹「不要去上課繳學費」,直接去謀職,累積經驗省錢又划算,她提醒,把眼光格局放大,創業者不僅要努力求生存,還要積極追求繁榮,「二十年前,我在中研院已經拿到三萬元月薪,但是,我不認為自己會滿足在朝九晚五的單調裡,我這種樂於助人的個性,一定可以在職場上找到立足之地。」
經營MICASA甜品專賣的張瓊玲是活躍的名媛,她的買賣成功之道是,「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不要淹沒在一堆Me-too企業中,找出自己無可取代的行銷特色,獨家Know-how才無法複製。」
專家認為合夥不易,但張瓊玲投資的甜品店卻一口氣招徠三十個股東,至今,和樂融融,從不鬧意見。熱愛團體生活,也喜歡交朋友,在姊妹的情誼中感到愛與被愛,張瓊玲對合夥生意早有嚮往,「老闆」是一個全新的身分,令她感到好新鮮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