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大將李廣一生為人清廉,愛護部屬,為官四十多年,死後家無餘產,一生的遺憾是沒能封侯,最後還死於非命。
據《史記‧李廣列傳》記載,李廣,漢朝成紀人(今甘肅省天水縣),才氣過人,胳臂長,善射箭。景帝即位時,提升為將軍,曾經與匈奴交戰七十多次,每次制敵先機,匈奴稱他為「飛將軍」;武帝在位時派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聽說李廣來了,都畏懼得相率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內。
後來,匈奴又犯境,武帝命大將軍衛青領軍出擊匈奴,李廣奏請隨軍出征,衛青因李廣已年老,不適合當先鋒,而命他當側軍圍攻,結果,迷失道路,使單于遁走,受責後,怕回朝面對審判,自刎而死。見李廣死,部屬全軍慟哭,百姓不論老少,聽到消息,也都嘆息流涕。
李廣一生治軍寬簡,帶領軍隊,遇到物資缺絕時,發現水源,士卒不盡飲,李廣不近水邊;士卒不盡吃飽,李廣絕不先食。因此,士卒都樂於追隨,聽命效忠。他的部屬軍吏、士兵也有不少人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四十餘年,歷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戎馬一生,一直難以封侯,遂有「李廣難封」的成語。
他曾詢問相命專家王朔說:「難道我的相貌不配封侯嗎?或是命中注定不該受爵?」王朔說:「將軍自當省察,平生是否作過愧對良心的恨事?」李廣說:「過去我鎮守隴西時,羌人造反,我曾使用詐術,誘羌兵八百多人投降,加以坑殺,至今追悔不及,感到終身飲恨。」
王朔說:「最大的罪咎,莫過於使用詐術,最大的災禍,莫過於殺害已降,這就是將軍平生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一代英雄李廣,雖以正義殺敵,贏得無數粉絲愛戴,終究難敵一著錯棋的因果,抱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