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理潔淨,高媽媽撐起一把花傘,穿過巷弄小徑跟著高自芬出門,向著美麗走去。「那年,我們一起在京都看花,習花多年的母親到日本探望遊學的我,說不定是被京都的花所誘引的呢。」服侍在母親病榻前,許多美好回憶湧上高自芬心頭。
高自芬受媽媽影響而書寫花情,在文壇享有盛名,她說,「我們遍訪了京都泉涌寺的百日紅、廬山寺的桔梗、梨木神社的萩、寂光院的秋海棠,京都高島屋的池坊花展更讓母親雀躍不已!」文心蘭、海芋,配上長短參差的黃楊,表現「深庭」;擺放「微風」的角落彷彿真的有絲絲清涼穿梭百合、黛粉葉;臨窗的竹籠花器裡,鐵線蓮和白芍藥幽幽地演出「閒情」。
又一年初夏,高媽媽受邀參加花展,用燕子花葉片兩片一組插成長短落差,表現季節的自然姿態。高自芬夾在參觀人群裡走馬看花,不經意地收到了青春時代最璀璨的寶物--「好美啊!花又在我們手中活過來了呢……」高媽媽總是這麼說。
最後一批賞花人潮散了,高自芬和媽媽走在散市後的菜市場,滿眼凌亂,空氣有些混濁,但原本靜默的高媽媽卻像吸足了水的花,紅著臉跟她說,「花藝像心靈的寫照,花擠得太滿,就失去值得思索、玩味的層次感了。」
這些年,高媽媽插的花愈顯清爽,早年的繁華悉數凋落。幾年前就開始慢慢清算身邊物品的媽媽說,少即是多、少即是深,任何藝術皆然,如果真有什麼值得留下,都已經藏在心中了。中氣十足地叨念起高自芬,高媽媽總說:「好好把握眼前的幸福啊!不要太任性,好好地過這美麗的人生啊……!」母女相視而笑,像欣賞一朵很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