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長李臺耕表示,兒子從特教學校畢業後,在喜憨兒烘焙坊工作,但被評為不適任,後來找到伊甸阿萬師清潔隊的工作,卻得知庇護工場得和其他弱勢團體一起競標,標得到才有工作做,而競標時常被當作一般廠商看待,須議價,讓家長感到難過。
台北市自閉兒社福基金會執行長柯白珊自嘲,一間庇護工場都快經營不下去,但為了自閉兒的就業問題,不得不開第二間,她表示,基金會要幫訓練庇護工場的員工,要職務再設計、推銷、宣傳、輔導學員,還要自負盈虧、忙政府評鑑,而自閉兒通過訓練也許適合某一種職務,但職業評量卻採「是否適合工作」的廣泛條件來評估,讓努力毀於一旦。
智障者家長總會祕書長林惠芳說,如果法令、政府、社福團體三方配合得當,庇護工廠盈餘、薪資都有希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