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地震消息頻傳,位於地震帶的台灣地震警報系統已進入更安全的層次,國家實驗研究院所屬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昨天發表新研發的「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可在強震來襲前數秒至數十秒即發出警訊,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台灣地震頻繁,自一七三六年起的統計發現,平均十五至二十年就會出現一次劇災型地震,平均每年因地震死亡人數超過七十人、經濟損失逾三百億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已建立應用示範站,進行長期現地測試。未來再和氣象局開發布建的「區域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結合,可發揮更強功能,減少地震帶來的傷害。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沛暘解釋,地震波可分為傳遞速度較快但破壞力較弱的P波,以及傳遞速度較慢但破壞力較強的S波。「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是透過強震儀偵測出先傳抵的P波,再同步通知學校、公司行號、社區及家庭,搶先防範,以抵擋緊接而來的S波破壞,把傷害降到最低。
林沛暘舉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為例,各地接收到P波及S波的時間差,和距離成反比,距離震央較近的台中大里是七秒,新竹十七秒、台北市二十七秒;雖時間不多,卻已足夠逃難或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