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樹訊】高雄農業改良場技士郭同慶近年四處擔任稻米評審,由於對稻米研究30多年,只要聞米味就能分辨品種,,嘗遍台灣米香,專為稻米打分數。
農委會近年在各地大力推廣良質米,同時舉辦稻米競賽,郭同慶今年以來參加了七場良質米競賽,他說,比賽除了比稻米外觀、色澤、成分,還要比口感,評審非得親嘗不可。
郭同慶說,不管比賽有多少人參加,評審都得一口一口品嘗,每一品種至少得吃上一、兩口,有時候還得「邊配水、邊吃飯」,他笑說,「就是不能吃太多」,就怕「吃得太飽」,影響口感,因此評審的自我控制也很重要。
今年由農委會公告的良質米品種就有十五種,郭同慶已經練到「只要聞米味、就能知品名」,他說,白米看似相似,其實各品種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是香味較突出的香米,一般當期作的外觀比較晶瑩剔透,低溫冷藏過的色澤較暗淡,評審就是要能聞味辨色。
他說,早年農民種稻在追求產量,近年則著重的品質的提升,因此農委會近年大力推廣良質米,以合理化施肥及減量用藥等方式,提高稻米的口感。
目前全縣已有高樹、恆春、屏東市、新園、東港、車城等鄉鎮推廣,還有日本人引進「夢美人」品種在高樹、美濃等地試種,他認為只要提高良質米種植面積,國內稻米是很有機會攻佔外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