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妙勇大樹報導】姚厚笙與于仲民都首次受邀擔任「人間音緣」徵曲活動評審,兩人印象中的佛教音樂不是梵唄,則是誦經,從沒有聆聽過流行佛曲,直至評審當天才知道原來佛曲也可以這麼流行,打破了兩人對佛教音樂舊有的傳統觀念。
在音樂界二十餘年的于仲民,曾為許多知名歌手如張清芳、林慧萍等製作音樂專輯。移民溫哥華後,他懷著奉獻華僑的精神,發心為當地各項音樂文化活動擔任評審及指導。
第一次受到佛教團體邀請擔任音樂評審,他的記憶是停留在傳統梵唄音樂或誦經,直至聆聽參賽者演唱「人間音緣」曲子,才知曉佛光山於三年前在世界各地徵曲,已譜出超過十八種語言的佛曲,曲風活潑多元,也將各民族的風格與特色帶至全球傳唱,默默扮演著以音樂促進友誼與和諧的使命,這令他深受感動。
參與此活動後,他願意繼續為當地「人間音緣」的參賽者在創作各方面的技巧等,給予指導與建議,甚至於將加入創作佛曲,以為佛教增添更多扣人心弦的歌曲。
也是首次受邀擔任「人間音緣」評審的名唱片製作人姚厚笙,腦海中所記得的印象是傳統佛教梵唄音樂,從沒聆聽過流行佛曲,更不知道佛教歌曲創作比賽要怎麼樣評審?該注重什麼?內心的重重疑問就在這一場徵曲活動中獲得答應。當聽到一首首佛曲搭配上星雲大師的詩偈,吟唱出的節奏如此動感、輕快或時下流行的藍調曲風,又不失佛曲的莊嚴性及安定人心的力量,他感受到,以音樂弘揚佛法的方便法門是不容忽視的,應該繼續推廣直至普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