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台北報導】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的「二○○六科學季—多樣性台灣」今天登場,展出共畫分為「地科」、「生物」和「人文」三大主題,主辦單位在「人文」區特別規畫「宗教多樣性」多媒體互動專區,呈現台灣各地一年四季的宗教節慶活動。
為同時呈現台灣信仰的豐富和多元樣貌,國科會歸納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及民間信仰、原住民傳統宗教、鸞堂與齋教、新興教派等八大類別,以「年曆」的呈現方式,設計一個大圓桌,其正中央不斷有許多氣泡湧出,民眾只要用手輕輕一按,即有文字簡介以及圖片介紹各個慶典,還說明該宗教慶典舉辦地點和意義。主辦單位另外還在現場布置一面牆,將十二月份重要慶典條列,方便民眾一目瞭然。
國科會表示,台灣宗教密度之高居可說居世界之冠,多樣性的宗教蓬勃發展正象徵台灣宗教自由、具開放性,這是台灣最大的特色之一。
擔任此次展覽顧問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美容表示,為讓民眾一次飽覽全部慶典,因此特別羅列出十二個月份重大宗教活動,整理出台灣三十五個最具代表性的重大慶典。台灣宗教信仰源頭最早可追溯至渡海來台的先民,因此台灣本土宗教最早來自民間信仰,而各部落種族也各有其崇拜神祇外,還能容忍各宗教在地生根成長,相當具包容性。
「二○○六科學季—多樣性台灣」展出時間自即日起到九月二十四日為止,地點在台北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