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心愛的女兒嫁掉了,簡單但溫馨的婚禮,上台致詞的是雙方共四位主婚人,輪到我這新任丈母娘講話時,自然談到一些教女兒如何經營婚姻的know-
how。這樣感性的場面,讓我想起母親,受日式教育的媽媽,唯一講過的建議只有一句,未來找老公如果有你爸爸一半好,就會幸福。
父親畢業於東京帝大醫科,但精通西洋文學史、宗教史及美術史,日語、英語、德語和法語都很流利,還維持著每天以法語寫日記的習慣。
母親大學念家政系,非常能幹,不僅會蓋房子,修水電,還會理財。她是獨生女,婚前是標準的大小姐,我問她如何變成能幹的媽媽,她說,妳爸爸不做,我只好自己來試。我記得小時候住平房,每次颱風來,家裡就到處是接漏水的水桶,那時屋瓦一片要五十元,很貴,所以颱風颳得最厲害時,媽媽就帶我去扶屋瓦,我扶著梯子讓她逐一擺好屋瓦,以防屋瓦被吹走、弄壞。
有一次進了屋裡,父親卻好整以暇,吹著電風扇,優閒地以德語朗誦《少年維特的煩惱》,還頻頻說,今天颱風真好,不用看診,母親沒有太多反應,倒是我這做女兒的憤憤難平地說,這算什麼嘛,我以後絕對不嫁這種人。
話雖如此,在親戚眼中,父母的婚姻卻完美地恰似一個圓,我有次不經意問父親,為何會娶母親,他答說,「She makes me a better person in my life。」
他將一生的榮耀,歸於我的母親。
我思索著父母的婚姻之道,也許最好的婚姻並非找到最好的人,而是能互相扶持成更好的人。有趣的是,一位花心的整形外科醫師也有感而發的告訴我一樣的話,他說,唯有找到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人才會跟定,也許,這沒錯,就是所謂的一起向上提升吧!
最好的婚姻之道,並非找到最好的人,而是最適合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