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慧」原指言談中所流露的智慧,後來用來比喻他人說過的言論或見解。
「拾人牙慧」出於《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殷浩告誡外甥的話:「康伯未得我牙後慧。」話說殷浩喜好《老子》與《周易》,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他有個外甥名叫韓康伯,也非常聰明伶俐,但常常打斷殷浩的發言,私表議論。有一次,殷浩聽見韓康伯和別人議論時,顯出誇誇其談、自鳴得意的樣子,殷浩因他少年狂妄,所以嗔怪他:「連我牙中的殘渣污穢都沒得到,有什麼了不起的!」
後人據此造出「拾人牙慧」這個成語,也作「拾人涕唾」或「拾人唾餘」,用來形容拾取人家的片言隻語,當作自己的話;或抄襲他人言論時,改頭換面的套用,好比撿拾別人咀嚼後的殘渣當作珍寶,然後冒充是自己的,好向別人炫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