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清 媒體學者變身政務官

整理報導/編輯羅佑純 |2011.02.13
892觀看次
字級

「第一屆兩岸徵文獎」頒獎典禮於一月二十一日在台北舉行,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率領包括鳳凰網、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南方都市報社、廣州日報社、羊城晚報社、廈門日報社、重慶日報社、山西日報社等,二十多家香港及大陸媒體的高層主管參加。

張銘清表示,此行是他第五次來到台灣,他第一次來台是在一九九五年、第三次是在二○○八年,中間相隔十三年;他去年剛來過台灣,隔不到五個月,趕在春節前又來台,來台間隔縮短、次數變多,他以此象徵兩岸當前的交流概況,愈走愈快,愈走愈近,愈走愈密切。

學者轉戰發言人

一九四六年出生的張銘清,原籍山東,曾在福建生活,三明高中畢業後考入福建農學院,一九七八年起就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是該院首屆碩士研究生。

張銘清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三在《人民日報》擔任福建記者站記者、首席記者、站長,《人民日報》記者部副主任、高級記者。

一九九三至二○○六年,張銘清擔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助理、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央對台宣傳領導小組成員、中央外宣辦顧問、中新社新聞學術研究中心副主席。

二○○七年四月,廈門大學禮聘張銘清為新聞傳播學院首任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現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國防大學兼任教授、北京聯合大學兼任教授與顧問。

張銘清主要研究領域為對台和對外宣傳,近年來提出「一國兩制新聞學」,促進兩岸新聞與文化交流,參與中國政府關於台灣問題的兩個白皮書等重要文獻的組織撰寫工作。

張銘清在台灣和海外新聞界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受到兩岸新聞界及學術界的好評。

他曾出版過《海峽潮》等文集,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等重要報刊雜誌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亦有若干重要文章入選《鄧小平理論文庫》和《江澤民論述研究》,學術論文獲得多種獎項。

山寨張名清 家喻戶曉

雖然張銘清為人謙沖有禮,文人氣息濃厚,但是他在擔任國台辦發言人時,其鏗鏘有力的語氣、手勢,被台灣電視節目酖酖《全民大悶鍋》(之後改名《全民最大黨》)相中,由藝人邰智源在節目中搞笑模仿(劇中化名為「張名清」),大大方方在台灣開起「國台辦記者會」,當張銘清調任海協會副會長後,邰智源也緊跟形勢,把背後的牌子從「國台辦」換成了「海協會」,繼續開他的記者會。「哈哈,其實海協會哪有什麼記者會啊。」張銘清笑著說。

由於《全民大悶鍋》的口號是「解悶救台灣」,張銘清對它也頗為了解

:「這個節目把政治娛樂化,就像給台灣老百姓解悶的一個出氣筒,收視率很高。」只是張銘清沒想到他卻因為這個節目,而在台灣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曾有台灣學生看到張銘清時興奮地說:「終於見到本尊了。」也有台灣學生笑說:「我回去要告訴邰智源,張銘清比你帥多了!」

面對這些成名現象,張銘清只是哈哈大笑的說,第一次在北京見邰智源時,邰智源一見面就給他鞠了個躬,不好意思地說:「我在台灣醜化你了。」張銘清反而說:「你比我年輕那麼多,是美化了我的形象,應該感謝你替我做宣傳,我還沒有給你廣告費呢!」

而當張銘清二○○八年十月遇上襲擊事時,邰智源還專門在節目中竭盡嘲諷之能事,給張銘清出了口氣。

訪台被襲擊 民眾支持

張銘清曾於二○○八年十月訪台時,在台南孔廟遭推擠跌倒,事件經媒體報導,震驚海峽兩岸。

事發後,台灣媒體在報導上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張銘清,而且十餘家媒體都積極聯繫警方,提供襲擊的資料畫面。

在一家台灣媒體所作的民調中,有百分之六十八點八的受訪民眾都認為,這起暴力襲擊事件,令台灣人蒙羞。「我那次回大陸前就說過,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這就是公道!」張銘清說。

「所以我說,什麼都無法改變我對台灣的感情,這次襲擊事件也是一樣。長期的對台工作,讓我交到了很多台灣朋友,我知道大部分台灣同胞都是好的,哪怕這些襲擊份子,也是受到誤導,才會採取這種不理智的行為。」張銘清真誠地說。

真誠交友 擺首位

當過多年國台辦新聞發言人的張銘清,因為他的直率和真誠,在台灣記者之中人緣特別好,他也是真心把許多台灣記者當做朋友相待。

若有熟識的台灣記者生病,他會噓寒問暖,每當記者朋友過生日時,他會貼心地發一條祝福簡訊。

「我相信『以情動人』這句話,兩岸人民的感情,不正是兩岸和平統一最堅實的基礎嗎?」張銘清的一句話,道出兩岸穩定發展關係中,最重要的支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