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妙勇大樹報導】美西入圍者石青如體會到,悅耳動聽的宗教樂曲具有撫慰心靈的功能,祈願自己創作的音樂能夠帶領眾人的心靈找到喜悅。
石青如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士、波士頓大學音樂碩士、現為紐約市立大學作曲博士候選人。出生音樂家庭,四歲由父親啟蒙學習小提琴,至七歲開始接觸鋼琴,展露出音樂天分。
石青如立志成為音樂老師,曾任教於光仁小學音樂班,一九九一年獲得青春之星獎學金、一九九二年受邀擔任台灣室內管絃樂團專屬作曲家、一九九三年以《台灣風情畫》專輯獲得中華民國金鼎獎最佳編曲,受邀至總統府接受表揚及在台灣出版一系列兒童音樂教材之外,也經常以獨奏、聲樂、室內樂及管絃樂,於波士頓、紐約市,多倫多、舊金山及新加坡發表作品,深受音樂界好評。
在波士頓大學雙主修作曲及鋼琴其間表現傑出榮獲The Society of Pi Kappa Lambda榮譽會員,鋼琴師承Maria Clodes及跟隨美國普立茲作曲獎得主David Del Tredici 及 Dr. David Olan學習作曲。
為譜出朝山一步一拜的虔誠,她閱讀朝山詩偈,心中彷彿開展出一片莊嚴的朝山景象:「曙光裡的寺院響起鐘聲,那美妙的木魚聲帶領著信眾一步一拜,以身體力行供養三世諸佛,只為與諸佛菩薩接心。」誠如詩偈表達:「我不怕露水重重,我不怕砂石重重,我的脈搏與您跳動…,心意化做香花…」人人心中有佛多美好啊!希望能藉著音樂,唱出朝山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