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心管理

梁美圓 |2011.01.23
910觀看次
字級


企業管理無非是管理員工、資金及物資,在忙碌緊張的二十一世紀,資金與物資的管理雖不難,但人的管理卻有著極大的困難;如何是「企業『心』管理」的思維,一月十六日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中,由高雄佛教堂住持慧僧法師主持,禮邀立明集團董事長劉招明、三洋維士比公司董事長陳和順、和成集團和酆董事長吳智明,以及住商不動產董事長吳耀焜,從自身經驗暢談「佛法VS企業管理及家庭經營」。

慧僧法師首先談到:「錢本身並無善惡,用在善處即成為善,用在惡處即成為惡;在學佛後具有正見、相信因果、努力實踐,所賺到的淨財,便可以用來自利利他」;更指出:放下並不是放棄;凡事要盡心盡力去做,不罣礙成果如何,才是「放下」的真義。

劉招明董事長分享學佛後的收穫為「笑、說好話、心柔軟」,強調這三種收穫對達成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及世界和平,有著莫大的助益。他侃侃而談諸多佛法中讓自己最受用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及利行││事業要永續經營的條件是「賺錢」,錢雖不是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對員工除了給予淨財外,也安排法師到公司開示給予法財,並協助員工度過困難,安定生活令其無畏懼,提升企業向心力,一起用佛法來為公司打拚。用佛法來管理「心」,心好,一切就會跟著好。

「學佛前員工看到我是『閃』,現在則說我『和藹可親』。」三洋維士比陳董事長接著娓娓道出自己的學佛因緣:「接送同修到道場,岳父及獨子往生,是接觸佛門的開端。而後跟隨星雲大師到北京弘法深受感動,隨之女兒出家,及自己短期出家的體認,即發心為佛教奉獻。」

陳董事長幾度哽咽談到,獨子往生的痛剛初癒,接著又面對獨生女發願要出家時,答應女兒,則對不起太太;不答應,又對不住女兒,心中為難,只好保持沉默。事過境遷後深深體會到:有佛法就有辦法。

感性的陳董事長並以「投入才能深入、付出才能傑出、磨練才能熟練、平凡才能不凡」與大眾共勉。

和成和酆集團吳智明董事長則以:第一次當佛光會長、第一次當婚禮介紹人、第一次坐在福慧家園講台上等三個「第一」,與大眾分享學佛對家庭事業的助益,他說:「因為佛法薰陶身教的關係,孩子沒有反抗期、具慈悲心,孫子『好腰市』(台語發音),家庭和樂沒有後顧之憂,事業衝衝衝。」

吳董事長表示:「鼓勵員工修心養性,公司設有佛堂並做早課,員工遇不如意,自然會到菩薩面前說心事,心情就能獲得平靜,學佛帶來幸福,極樂世界在我心。」吳董期許自己:「很多人六十歲之後會買車買屋來慰勞自己,但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更有意義。」

「管理的關鍵在『心』。」住商不動產吳耀焜董事長,笑稱自己的管理方式為禪式管理:「用佛法的慈悲智慧,與古德聖賢的經驗,來管理企業;學歷、經歷在事業上幫助,真的比不上倫理道德深遠。」

經常帶領員工禪修的吳董事長表示:「自己是佛法的受益者,見證佛法的包容與廣博,學佛的好處就如同得到第一特獎,所有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就在其中,而禪修中得到的力量,在企業上很受用。」吳董事長幽默稱說:「就算拿一百億來換,也換不到『佛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