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台北報導】穿在腳上的塑膠鞋,民眾可要多留意了,經濟部檢驗局與消基會抽檢大賣場、鞋店、百貨公司及網路販售的塑膠鞋,在三十件樣本中,發現有十一件「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含量超過國家標準,不合格率達三成七;而「中文標示」不符規定者有二十八件,比不合格率達九成三。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莊素琴指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是屬於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如進入體內後會影響身體內荷爾蒙含量,還可能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或引發惡性腫瘤,對懷孕期胚胎、成長初期以及嬰幼兒影響頗大。
三十件樣品中有十一件「鄰苯二甲酸酯類可塑劑」含量高達百分之七點九到百分之三十四,遠超出國家標準值的百分之零點一;其中生活工場購得的繽紛夾腳拖超標百分之三十,以及粉紅六辮花浴室拖超標百分之二十七,巴西產的果凍鞋也不合格,超標值高達百分之二十七。
在中文標示查核部分,僅有兩件樣品符合規定,另外二十八件則均不符合。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強調,目前檢驗出含量不符合、標示不明的塑膠鞋,已依法要求業者回收銷毀、限期改善。
消基會呼籲民眾在購買前應注意標示是否完整、詳細,由於可塑劑可能經由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建議民眾穿著這類塑膠鞋時,最好穿上襪子,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
如果手部或足部擦有乳液類的保養品,也最好不要接觸塑膠鞋,因為乳液中含有機油脂,容易將可塑劑溶出,乳液也容易讓溶出的可塑劑被皮膚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