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
「這種病除了走路變成小碎步,自己無法控制的愈走愈快,甚至無法停止的向前衝而跌倒外,還有動作變得很慢、肌肉僵硬,臉上的表情變少(俗稱面具臉)…」
「對、對、對…」
「其他還有靜止性顫抖,跟平衡失調。譬如說當病人站直了以後,你把他從肩膀突然往後一推,病人將直接往後倒下,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立即反射,將一隻腳往後移來防止跌倒。」
「喔│,是巴金森氏症喔,可是跟老人痴呆症好像耶,是不是一樣的病啊?」
「這兩種病之所以會被混淆,因為有百分之十到四十的巴金森氏症病人,會有記憶跟智力減低的症狀,但當巴金森氏症發展到最末期時,也會有失智的症狀。」
「周醫師,那│,巴金森有救嗎?我是說有藥醫嗎?」
「當然愈早發現,愈早知道如何面對這種疾病,就愈有希望長期與這種疾病和平共存,且巴金森氏症的治療效果很好,只要對症下藥,將大大改善生活品質喔。」
「可是,我們如何知道巷子口那三個被放棄醫療的老人,到底是痴呆老人、還是巴金森病人呢?」
「其實妳可以跟鄰居建議,把有類似症狀的老人,帶到神經科診所或醫院,讓神經科醫師做鑑別診斷,這樣不論他們是失智症或巴金森,都可以得到幫助。」
「對啊,一定不要糊里糊塗的認為,只要年紀大就不管而延誤就醫,才能讓這些被冤枉成『痴呆的老機器人』,在簡單的上了潤滑油(藥物)之後,就能變成可享受生活的超級老人了。」(下)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