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活飲食觀】天然養肝第一方

黃建勳 |2011.01.14
1022觀看次
字級

台灣地區為B型肝炎高盛行率地區,據推估目前國人約有三百萬B型肝炎帶原者。台灣C型肝炎帶原率雖然不及B型肝炎人數之多,但因其有較高的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機會,值得重視。

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者,隨著肝臟發炎、反覆纖維化的病程發展,會造成肝硬化或併發肝癌。由於肝臟為人體蛋白質、葡萄糖、脂質代謝的重要器官,因此,失去代償性的肝硬化患者常會出現腹水、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門脈高壓與靜脈曲張、肝腎症候群,以及肝性腦病變。

其中肝性腦病變是因肝臟衰竭後,所出現嚴重的神經、精神併發症,雖然真正病理機轉尚未完全了解,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氨無法在肝臟解毒成尿素,轉而在肝外的周邊組織解毒,進而造成腦水腫。

另一個可能的假說,是腦部代謝胺基酸與氨所產生的「假性神經傳導物質」,干擾了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正常作用。因此,任何影響腦中胺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濃度的因素,可能會增加腦中假性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素食可以減少肝硬化病人,肝性腦病變之毒性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素食有較豐富的精胺酸含量,精胺酸會促進氨轉化成尿素,進而減少血中氨的濃度。

另外,素食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在小腸具有較高含氮代謝產物的清除率,也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提供穩定的葡萄糖。此外,素食含有較少的甲硫胺酸、色氨酸等胺基酸,也減少了神經毒性物質的合成。

蔬食除了是養肝良方,還是預防膽結石的食療聖品。過去的研究發現:肥胖、多次生產、女性、年齡四十歲以上是膽囊結石的高危險群;近來研究則指出:素食因為含有較多纖維質、維他命C、抗氧化物質以及礦物質,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汁中的膽酸,也可能因多種營養成分交互作用形成的保護機制,而可避免膽囊結石的形成。

在一項名為「護理人員健康研究」中,七萬多位護理人員接受十六年的追蹤,在控制干擾因素後,發現蔬菜與水果食用量最高的組別,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之相對危險為零點七九倍,且有食用量愈高,手術相對危險愈低之趨勢。可見食用蔬菜與水果,可顯著減少需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的風險。

總之,素食富含高纖維、高維生素、高抗氧化物的營養成分,且含有較少芳香族胺基酸的蛋白質,因此,可以減少肝硬化病人肝性腦病變的毒性作用,也可以避免膽結石的形成。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