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定
圖/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提供
一九六○年代的台灣,經濟並不發達,民眾的保險觀念不普及,政府的福利制度亦不完備,一般人看醫生已屬不容易,更遑論偏遠地區,或者貧窮人家了。慈悲的星雲大師無顧自身辦道艱困,心中只掛念著芸芸眾生,於是在一九六四年成立「醫療服務團」,義務為民眾看病施藥。
一九六八年,佛光山才剛開山,大師帶領徒眾胼手胝足進行各項建設,經濟上雖然經常捉襟見肘,卻不曾減少對眾生的照護,反而在一九七六年開辦「佛光診所」,希望社會一般低收入、貧困患者,有機會接受完善醫療照顧。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全民健康保險的開辦,「醫療服務團」及「佛光診所」有了與時俱進的組織和服務內容。
雲水醫療團隊
服務偏遠地區
「醫療服務團」後稱雲水醫院,現今則更名為雲水醫療團隊,二○一○年度辦理的偏遠地區義診就有一百三十三場,照顧兩萬多個鄉親。
護持各項大型活動是近年來因應大眾所需而新增的服務,例如朝山、總統府前廣場的佛誕節慶祝活動等等,讓每場數以萬計的大眾都能安心、安全的圓滿活動。
此外,為落實大師照顧友寺僧伽的慈願,只要友寺提出需求,雲水醫療隊便會前往義診,照顧僧伽們的色身,讓他們得以專心修持或度眾。
每當發生重大災難時,雲水醫療隊更會在災區快速成立醫療站,救助傷患、安撫驚恐或悲傷的心,同時展開緊急措施以預防疫情的發生,不論是八八風災、宜蘭梅姬,乃至四川震區等地,都能見到雲水醫療隊的蹤影。
佛光聯合門診
15科救苦救難
「佛光診所」則轉型為佛光聯合門診,並成為「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及「大樹鄉北區醫療服務站」,全年無休的照護鄰近社區民眾,以及來佛光山參訪的大眾,完全不收掛號費,一年看診人數約達一萬五千人次。
佇立在佛光山門口外的佛光聯合門診占地不大,毫不起眼的二層樓建築外表內,卻具備有各種精密的儀器,門診科別從中醫至西醫、從頭到腳、從皮膚至內臟,共設有十五科,實為一般診所少見的規模。
更特別的是,它還扮演著「救災後勤」的重要角色。雲水醫療隊外出義診所需的各項儀器、藥品、物品,全由診所負責採買、儲放、分裝。海內外發生重大災難發生時,各地捐贈的醫療用品也全由診所人員集中處理。別看佛光聯合門診地小員工少,它所服務過的人和地區可是涵蓋全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