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測地理科要如何準備,台北市建國中學地理科老師譚柏雄指出,地理不能死背,要先理解、融會貫通後再記下來;補教老師李威立說,若來不及全部複習,建議從做考古題開始,將不會的章節找出來,釐清觀念。
譚柏雄說,學測考高一和高二共四冊,高一通論談的是觀念,也是基礎,比高二區域地理更重要。高一上的自然地理五大重點包括:地圖、地形、氣候、自然景觀,以及地理資訊系統(GIS)等,其中地形和氣候,每年必考,地圖也很重要。
氣候方面包括類型判讀,例如從氣溫和雨量的氣候圖,要考生研判是那一類氣候,地圖範圍很廣,等高線圖很常考,衛星影像圖也要注意。
高一下的人文地理重點包括:人口金字塔、第四級產業等,這些更可能會結合時事出題。
譚柏雄說,例如各國包括台灣等少子化議題,還有世界人口趨勢,有人就預測二十年後,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主因為中國大陸採一胎化政策。
至於第四級產業講的是高科技產業,他指出,最近新聞報導面板大廠友達想去大陸發展,看重的是大陸廣大市場,且想和日本合作,就牽涉到區域轉移以及策略聯盟等概念。
高二的區域地理,區域經濟統合是一大重點,譚柏雄說,之前的東協加一、台灣和大陸簽ECFA等,歐盟國家要開放台灣免簽證等,都可能結合時事與生活來考,對相關問題都應了解。
李威立表示,氣候變遷也很重要,最近就是因為高壓變動,歐美等高緯度國家下大雪;譚柏雄說,包括聖嬰現象、水資源問題及全球糧荒等議題,學生也應知道。
李威立說,考題常有圖和表,複習要結合地圖,學生若來不及從頭複習,建議做考古題,但只做九十七至九十九年不夠,最好從九十一年開始做,利用機會找出不會的章節,再打通任督二脈。
臨場應考方面,李威立說,考生要好好看題目,甚至在題幹上就可找到答案;譚柏雄說,學測只考選擇題,答題別無他法,「細心就好」,但到底考的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定要看清楚。
(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