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的二本新書:《酥油》、《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讀後,內心感到無比震憾!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作者是基隆長庚醫院的醫生宋睿祥。他將自己參加MSF義工,前去葉門戰爭地區,所遭遇到身心的磨難和自覺,寫成日記般的文字與大眾分享。他回首在葉門的經歷,體會到:「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渺小,也才能謙卑地面對眼前苦難的生命。」他還說:「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相信,相信這一切是有可能會實現的。」
而《酥油》的作者是一位大陸女子江覺遲,在一次的西藏旅遊中,經由喇嘛得知,在草原上有很多因天災而失學的孩子,寺廟想辦孤兒學校卻苦於沒有老師。於是,她來到西藏草原,從事孤兒教育工作。忍耐著文化和地域的差別,堅持喇嘛託付的理想,在草原上尋找、收留一個個因天然災害、家庭因素而留下的孤兒。
儘管自然的嚴峻、信仰的衝擊、貧窮的考驗,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她仍義無反顧的往前。這位女子寫書的目的,是希望找到下一位點亮酥油燈的人,令人感佩!
兩位作者的經歷,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真實的體驗場,當自己變成一個真實的弱勢者,才能如實感受到生命的苦和無常的逼迫。生命的苦,常常讓我們活得無法自主,但生命中那顆光明的心卻永遠想奮起飛揚。祝福每一位自覺和永不放棄的理想實踐者,感謝他們讓世界更溫暖有希望。(須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