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二○一一台灣國際藝術節,將邀波蘭中生代導演克里茨托夫.瓦里科夫斯基的代表作《阿波隆尼亞》來台演出。劇名是取波蘭女記者漢娜.克勞根據史實改編的同名小說,是關於一位死於納粹槍下的女子故事。
二○○九年在亞維儂藝術節演出造成相當震撼,華沙新劇團作品《阿波隆尼亞》導演克里茨托夫.瓦里科夫斯基,用自己的語彙串聯出獨立的劇場作品,搭配現場即時拍攝影像投射,讓觀者強烈感受,有關人性的黑暗與殘忍,權利、仇恨、情感、死亡與生命的省思。
華沙新劇團技術總監Pawel Kamionka表示,這個戲原來在巴黎教皇宮演出,場地非常的大,後來又到很多地方演出,像日內瓦就沒有那樣大的場地,所以需要重新製作舞臺上的布景等,而且演員也必須再做調整,這次到台灣演出,也會就國家劇院的場地做些微調整。
劇場導演鴻鴻指出,這個作品有著類似蒙太奇的拼貼手法,舞台上有人拿著錄影機拍攝,就像美術館行動藝術般的,而舞臺上的裝置是採玻璃、透明的,彷彿像展示台般的向大家展示社會現象,要讓大家用現代眼光看待西方文明戰爭。不同的片斷堆積,其實都是相同的生存考驗。
留法劇場工作者謝東寧指出,可以用劇場界的蕭邦來形容這位導演,他是內心衝突的天才,看事情的角度不同。這部戲的元素多元,意象豐富,跳接文學作品、歷史事件,交叉進行。這齣戲在亞維儂藝術節大轟動,雖然全長四個多小時,但是現場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長,真的是太精采、太酷的作品。雖然觀眾未必了解它全部拼貼運用的作品,但是仍然可以理解他的中心思想主軸,讓觀眾自己省思。
鴻鴻表示,這個作品是亞洲首演,克里茨托夫.瓦里科夫斯基的作品風格強烈,想法新穎,探討問題的方式太新,對台灣觀眾是一次很棒的機會。《阿波隆尼亞》二月十九、二十日在國家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