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蠢蠢欲動 應加強稽察

杜仲 |2011.01.07
933觀看次
字級

主計處日昨公布,去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穩,年增率僅為百分之零點九六,但台北市商業處公布今年「年貨物價指數」上升一成三。

就統計數據來看,去年物價似乎控制得宜,但若非政府要求糖、食用油等民生物資凍漲,恐怕物價會節節高漲,這從大賣場的台糖各類產品補貨速度,一直趕不上銷售速度可看出,這顯示民眾擔心農曆年後漲價而囤積,而且近來不少小吃店家風聞物資將調漲,紛紛向雜糧行下單囤貨,因而年貨物價將較去年上漲一成三。

雖然相關單位認為,這是因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飆漲,及年節所造成,但新台幣不斷升值,應可多少抵銷部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進口物資價格,及散裝運費等成本,所以,完全推給國際原物料行情,恐怕是藉口。

以蛋價為例,去年持續低迷,十二月底產地價格大跌,農委會與養雞協會還研擬今年停養蛋雞搶救,但下游業者的價蛋,從十一月底的平均每顆兩元,漲到現在每顆三元,筆者向多家雜糧行詢價,都是每顆三元,大家對雞蛋漲價的說法紛紜,但不論如何,產地價大跌,消費端的價格卻居高不下,物價怎會堪稱平穩?而且令人質疑有人為操縱。

而且,目前政府控制得宜的食用油價格,由於國際黃豆及棕櫚價格在去年大漲一段,導致業者有意在農曆年後調漲,使得消費者開始囤油,更誇張的是,連回收廢油的價格也跟漲,甚至有回收油業者已進行搶油大戰,這意味物價有上漲壓力,業者將成本轉嫁消費者的情況愈來愈明顯,更教人擔心的是,恐怕會因此出現黑心食品。

筆者認為,民生物資價格暗潮洶湧,政府不應以單純的「年節效應」視之,而是要進行民生物價稽察,了解有無人為操控,畢竟產地價格與零售價格有極大落差,不能只以國際物價飆漲轉嫁給消費者,或年節效應帶過,而且衛生主管部門更應積極抽驗食品,避免業者採用次級貨甚至黑心貨降低成本,影響消費者健康。

杜仲(台南市/餐飲從業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