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傳奇故事中,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要屬「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李白陪侍唐玄宗的時候喝醉了,唐玄宗讓高力士給李白脫去靴子輕鬆一下,李白竟然老實不客氣地沒有拒絕。
靴子脫下來的時候,李白的政治夢想就注定粉碎了。高力士記恨在心,便在楊貴妃面前挑撥,讓他只做了一年多的御用墨客,鬱卒的李白自己請求歸隱,失意惆悵地離開了長安。
李白那麼高遠的鴻鵠志向,就在那麼不起眼的小事上徹底栽了跟斗;也讓高力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形象一直很不好,人們似乎都認定,因為高力士的擅權專橫,才毀了李白的大好前途。
高力士未免可惡,但李白對詭譎的政治局面也太不敏感了,沒有清醒的政治意識,宏圖大略、政治理想也只顯得空洞。
不過就實際情形分析,李白並沒有做好參與政事的準備,最起碼,一個政治家如何能夠整日喝酒?
但我們也可如此猜想,李白雖是浪漫之人,但也有其政治抱負,絕非只圖做個御用填詞作家;而對唐玄宗來說,李白最好的位子就是為他填詞。也許李白就是在感到絕望的情況下,選擇得罪高力士,以此來取得解脫。
此後一生,李白苦酒在口,化成千首詩,故作瀟灑示人,連生前最後一刻也淒美!
可以這麼說,李白的苦悶人生,是「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所致,他需要確實認識自己的特色,然後想盡方法達致理想目標,才不枉費好不容易得到的好機會;不然,端坐在家收版稅,就吃不完了,又何苦白走長安這一遭呢?